開局之年,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使中國經濟發展充滿變數和挑戰--
年初,“物價沖擊波”席卷而來,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節節上漲,物價一路攀升;外需疲弱,出口訂單下滑,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糧食主產區遭遇嚴重旱情,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面臨巨大挑戰……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宏觀調控“多難”加劇。
見微知著,未雨綢繆。
早在201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十二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數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2011年春節剛過,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全年政策定下基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決策果斷,部署有力。
--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宏觀調控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出臺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加大對外貿企業和重大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信貸、財政支持力度;
--出臺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
--連續部署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
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一年里,黨中央既著眼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更著力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5月30日下午,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成員圍坐在橢圓形的會議桌旁,就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要求,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一年里,胡錦濤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他反復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調研、討論、決策--一年里,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堅實步伐。
這是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一年--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制定鋼鐵、新材料等產業規劃,全面啟動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出臺支持內蒙古、西藏等地又好又快發展政策……內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三次產業進一步趨向協同發展,東中西部發展呈現良性互動態勢。
這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一年--成功實現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出臺鼓勵軟件、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部署加快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
這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年--完成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出臺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部署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中國綠色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這是改革攻堅克難的一年--資源稅改革從試點向全國全面推開,出臺電價改革措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為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和有力推動下,全黨全國頑強拼搏,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持續上漲的物價8月起掉頭向下,11月大幅回落到4.2%;
經濟增速預計超過9%,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進出口總值突破3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財政收入跨進10萬億的“新門檻”;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