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個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橋都、山城揚名的中國西南大都市,似乎天生帶有一種卓爾不群的風骨與氣質。就像距市中心僅16公里的歌樂山,因古時大禹治水而得名,現在被人們更多談及地可能是重印了113次、印數超過1000萬冊的文學巨著《紅巖》。
70多年前,紅巖英烈面對反動派劊子手的屠刀,慷慨陳詞、堅決斗爭,為了心中信仰,不惜灑下最后一滴熱血;
70多年間,紅巖精神的一代代傳承者們,不忘初心、艱苦奮斗,以實際行動完美踐行著“登高涉遠、負重自強”的城市精神。
這就是重慶,一個鐵骨錚錚的城市,一個意氣風發的城市。
從一對母子的接續奮斗,探尋紅巖精神的內在動力
1945年,川東地區一王姓富紳的遺孀金永華,在家鄉辦起了一所“私立蓮花小學”,她的兒子王樸任校長。
這所學校的校舍簡陋、設施簡單,但從校長到職工個個精神昂揚,與當時重慶在國民黨專制下陰暗蕭條的氛圍有著天壤之別。
這所小學是王樸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利用富紳之子的身份,為黨在農村建立的秘密據點,掩護黨組織在這里展開活動。1946年,王樸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在隨后成立的中共蓮華中學特支中任委員。

王樸。(資料圖)
1947年秋,重慶北區工作委員會成立,王樸負責宣傳和統戰工作。當時中共重慶北區工委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為川東地下黨籌集活動經費,王樸義不容辭地擔負起這項工作。為了籌措到足夠的資金,王樸說服母親變賣田產,換來金條。母親金永華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共產黨,但她覺得辦學校是在做好事,兒子是在干正事,于是就同意了。
此后,王家大量變賣田產,籌得黃金共計一千多兩,供給地下黨活動。后來,王樸出任南華貿易公司經理,南華公司作為川東中共地下黨組織經營的一個經濟實體,直接為川東地下黨活動提供經費。
1948年4月27日,王樸因叛徒出賣而被捕。1949年10月27日,王樸、陳然等10位革命者被敵人押赴刑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們把刑場當成講臺,對群眾慷慨陳詞:“重慶就要解放了,勝利就要來臨了!我們為革命犧牲是光榮的……”高呼著革命口號,倒在血泊之中。
一個月后,重慶解放。
重慶解放后,重慶市委、市政府報經西南局批準,將王樸變賣田產捐贈的經費折合成人民幣,開具成人民銀行的支票,如數歸還給王樸的母親金永華,但老人堅決拒收這筆巨款。當問及老人有什么要求時,她說:“我把兒子獻給黨是應該的,現在要求享受特殊待遇是不應該的;變賣家產奉獻給革命事業是應該的,接受黨組織歸還的財產是不應該的;作為家屬,繼承革命烈士遺志是應該的,把王樸烈士的光環罩在頭上作為資本向組織伸手是不應該的。”這筆巨款后來用作發展我國的婦女兒童福利事業的基金。

1983年,金永華老人在長城留影。(資料圖)
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以赤誠之心踐行自己認定的道理,這“三應該三不應該”里包含著她失去親子的痛,也包含了她接過兒子遺志、奮然前進的勇。
1984年,84歲高齡的金永華老人加入黨組織,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從一位志士的歷史獨白,聆聽紅巖精神的生動詮釋
現在,走進歌樂山,鳥語花香,景色宜人。但在70年前,這里卻是人間煉獄,321位革命者被瘋狂屠殺。
在白公館和渣滓洞陰霾的獄牢里,革命先烈面對敵人的屠刀無所畏懼,充滿了必勝的信念。這種信念源于深深的信仰。

劉國志烈士。(資料圖)
烈士劉國志,出生于瀘州城的一個豪門望族,家族共有幾十口人,遍及工、商、學界。中學時期,劉國志接觸到馬列主義,大量閱讀這些馬列著作后,他決心走革命的道路,毅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11月,劉國志回到重慶,開展地下黨工作。地下斗爭充滿危險,劉國志經歷了被捕、脫險、再被捕,經歷近乎傳奇。1948年,因為直接上級冉義智的叛變,劉國志再次被捕入獄。
在獄中,徐遠舉等國民黨特務頭子對劉國志進行了審訊。徐遠舉認為,劉國志“這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少爺,不可能真搞共產黨”,只不過是“青年人愛新鮮,喜歡趕時髦”。于是,他先對劉國志進行了勸誘,但劉國志根本不予理睬。很快,敵人又搬出了老虎凳。酷刑折磨下,劉國志依然堅貞不屈。
在審訊中,劉國志曾不止一次地正告敵人:“我是從馬列主義、從哲學的研究中找到真理的。我堅信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我自愿背叛我的家庭,我不是受任何人指使,而是自覺自愿參加共產黨的。我心甘情愿為人民犧牲自己!我的意志是誰也動搖不了的。”
“我是共產黨員,你們沒有抓錯。殺不殺我,你們有權;交不交組織,我有權。要殺是可以的,要我交出組織永遠辦不到。”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對白公館、渣滓洞關押的革命者展開瘋狂屠殺。劉國志烈士高喊著社會主義一定勝利、革命必定成功等口號走上刑場,慷慨就義。
除了劉國志,眾多被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的革命者,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依然不屈不撓、寧死不屈,例如人們熟悉的“江姐”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說,“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例如寫下了豪邁的《我的“自白”書》的陳然:“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些紅巖英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永放光芒。
從一座城市的華麗轉身,讀懂紅巖精神的新時代之魂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指出,希望重慶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作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然而重慶地處內陸腹地,不沿邊、不靠海,距離出海口2000多公里,在物流交通上并不占優勢。如何彌補物流短板,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重慶人從紅巖精神中汲取到了力量,不怕苦、不怕累,通過不懈的努力,向著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目標一步步走去。
2011年1月28日,首班中歐班列(重慶)運行,開創了我國中歐班列的先河。其時,暢通省時且成本低廉的物流通道,成為重慶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關鍵一環。從2011年至2018年底,累計開行超3015列,班列數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1/4,總貨值約1340億元,累計實現進出口額約占全國中歐班列西線的30%。
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為重慶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臺。“陸海新通道”應運而生,成為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北延至蘭州、西安、太原、包頭等城市,向南帶動貴陽、昆明、南寧、柳州等,通過海運到達新加坡形成對中南半島國家、中東、澳洲等區域輻射。
同時,“渝滿俄”國際鐵路大通道的打通運行,多條國際物流通道形成互聯互通,“重慶是一個山城,但現在發展成為了國際物流樞紐中心。”重慶市沙坪壩區副區長代建紅說,從市郊的農田、荒地,到建設成現在具備“4條國際通道、2大鐵路設施、2元開放平臺、4個運營載體”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大家憑借著不屈不撓、團結奉獻的紅巖精神,將曾經山路崎嶇的重慶變成了通江達海、聯通世界的開放前沿。
地域、經濟上的互聯互通也助力了紅巖精神的輻射傳播。據了解,2018年,紅巖景區接待游客數超一千萬,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人們在這里接受紅巖精神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