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中建島,他們守在這里……

    時間:2019-06-14 18:33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中國軍網 點擊: 載入中...
       
     
      注目。陳卓攝
      
      中建島,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新兵歐逸超在上島前也曾問過老班長這樣一個問題。班長說,中建島是一個美麗,艱苦,也神秘的地方。
      
      旭日澄空,碧海深闊,水天一色。在一望無際、一塵不染、明亮澄澈的深藍某處、西沙群島最南端,有一抹亮白——那便是中建島。
     
      
      藍天、碧海、沙灘。陳卓攝
      
      中建島是西沙群島的西南門和中國領海基點,是往來東南亞海上空中必經之地。這個由珊瑚沙和貝殼殘骸堆積而成的茫茫荒灘,有著著名的“四高兩缺”——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在夏季,午間地面溫度更是達到了60℃以上。“沒有七分英雄膽,休上中建白沙灘。”艱苦卓絕的條件,淬煉了人鋼鐵般的意志。
      

     
      領海基點。陳卓攝
      
      守島訓練、專業訓練、體能、綜合防御作戰、抓捕、射擊、戰術、特情處置……一線部隊每天都進行著嚴格、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烈日灼心,官兵的作訓服往往十幾分鐘就濕透又干、干了又濕,臉和脖子則被曬成了古銅色。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中建島守備營官兵每年都會參加由水警區組織的“精武哨兵”軍事比武競賽,并憑借其出色的單兵能力、體能素質和軍事技能,多次斬獲第一名佳績。“‘精武哨兵’軍事比武模式緊貼海軍陸戰隊的標準,還綜合了島礁實際,所以課目要比陸戰隊更多。”守備隊雷達班班長張孝偉介紹。
      
      沙場練兵。陳卓攝
      
      “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中建島守備營官兵對自己和戰友都“特別自信、特別放心”。對于戰備狀態和訓練水平,張孝偉班長信誓旦旦:“我們有全軍頂級的訓練裝備和軍事素質過硬的戰士,請祖國和人民放心,我們守在前沿的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守衛這片海。如果戰友不合格,我根本不敢把他放在戰位上面去。”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老兵
      
      “萬里白沙鑄,瀚海忠魂疆”,中建島,是一個榮譽之地。
     
      
      中建島官兵和榮譽錦旗。陳卓攝
      
      1982年8月,中建島守備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成為人民海軍歷史上首個被中央軍委授稱的基層單位。隨后,中建島守備隊先后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35次被全軍、海軍、艦隊和基地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17次被基地以上單位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2人榮立二等功,160余人榮立三等功……
      
      這里的老兵,是榮譽的象征,是中建精神的傳承,也是新同志的旗幟和榜樣。堅毅的目光、沙啞的聲音、紅褐色皮膚、筆直的身軀……他們歷經坎坷與滄桑,已百煉成鋼。
      
      邱華
      
      “祖國我愛你!”“西沙我愛你!”“珊瑚島我愛你!”
      
      “祖國我愛你!”“西沙我愛你!”“珊瑚島我愛你!”
      
      ……
      
      老班長劉正深聲嘶力竭的呼喊聲帶著沙啞,在邱華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一遍又一遍回響。曾夢想當水兵、馳騁大海的年輕的邱華,因陰差陽錯成了一名守島兵而失落不已,而此時,他站在隊列中,凝望著老班長離行的船,內心感到無比震驚——是什么,讓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哭成了淚人?又是什么,讓這位老兵對珊瑚島如此不舍……
      
      西沙,這里一定有老班長深愛、難以割舍的東西!
      
      帶著報國理想和求索的心,邱華輾轉來到了中建島,一呆,就是14年。14年中,這位西沙“島齡”最長的老兵,曾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榮立三等功,2007年被水警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被水警區評為十佳天涯哨兵,2009年、2018年先后兩次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西沙精神。陳卓攝
      
      “我為西沙奉獻了20年的青春和汗水,親身經歷了西沙的各種變化,這里是我的家!”如今的邱華發現,自己已經越來越難以離開這片沙地,難以脫下軍裝,難以離開身邊的戰友。
      

     
      美麗西沙。陳卓攝
      
      他永遠也忘不了守島初期,和戰友經歷的艱難坎坷。
      
      吃什么——
      
      從前補給少,沒有冷藏庫的時候,蔬菜邊吃邊爛,到最后幾周就無菜可吃了。官兵們就用“21金維他”來補充維生素,但是,口腔潰瘍依然是全隊“通病”。寒潮臺風時條件更為艱苦,官兵們只剩下日復一日的干菜、凍品和醬油拌飯。
      
      喝什么——
      
      蓄水池里的水是死水,時間一長就會“藏污納垢”、細菌增生。曾經,結石病在島上也“風靡一時”。
      
      穿什么——
      
      因為淡水貴如油,官兵用水極其仔細,洗澡、洗衣服只在最后一遍才肯過淡水。白天,衣服上結了白花花的鹽漬塊,晚上,鹽塊受潮融化,粘在身上相當難受。因為濕氣潮重、鹽漬粘身等問題,很多人還患上了關節炎、皮膚病。
      
      中建石刻。陳卓攝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句浪漫的話對于守島官兵,卻是漫長的感情煎熬。這里交通通訊不便,曾經一封信要等一兩個月,一次通話只有三分鐘,上島一次要一個多星期。
      
      而邱華本人,更是經歷了接二連三、刻骨銘心的家庭災難:妹妹殘忍被殺、父親悲痛離世、母親不幸患癌……
      
      而越是苦,越是深刻。大海深沉,也難裝的下磅礴而細膩的情感。在一個個輾轉反側的夜晚,邱華拿起筆,寫給過去、給未來、給海浪、給月夜、給故鄉、給愛人、給友人……
      
      沙上珊瑚石。陳卓攝
      
      寫給過去:
      
      十八九歲上中建
      
      十八九歲上中建
      
      日曬脫皮當美健
      
      風吹浪打視沐浴
      
      戍守天涯苦中甜
      
      血性軍人守中建
      
      荷槍實彈玩命練
      
      摸爬滾打武藝精
      
      虎豹豺狼定全殲
      
      精忠兒郎在中建
      
      為國情懷灑海天
      
      守島建島扎根深
      
      報效祖國顯忠誠
      
      真情男兒愛中建
      
      戍守海疆孝難盡
      
      妻子女兒極少見
      
      人生路上皆奉獻
      
      寫給未來:
      
      假如
      
      假如離開中建島,
      
      我高興,我喜歡,
      
      因為我可以認識外面的世界,
      
      從而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假如回到中建島,
      
      我歡欣,我快樂,
      
      因為我像一個在外漂泊的游子,
      
      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家。
      
      假如我離開中建島,
      
      我渴望,我盼望,
      
      因為我可以和愛人花前月下,
      
      和親人共享天倫之樂。
      
      假如回到中建島,
      
      我激動,我興奮,
      
      因為我可以把人生的支點,
      
      繼續建立在祖國的最前線。
      
      假如永遠離開中建島,
      
      我不會悲傷,我不會流淚,
      
      但我靈魂的那一根弦已被輕輕地撥動,
      
      即使在天南地北,
      
      那一根弦會永遠地和中建島共振。
      
      假如還能回到中建島,
      
      這個假如只有在夢中。
      
      “為什么要在島上守這么長時間?”
      
      聽到這個問題,邱華低頭笑了,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說起。想了片刻他說:我沒有理由不守好它。
      
      “對于腳下的這片沙、眼前的這片海、身上的這身軍裝、以及身邊的戰友,我都產生了非常非常深厚的感情。”邱華的眼睛里閃爍著感激,“我始終非常感激我的黨、組織和戰友,在我家庭發生災難、人生最困難的時候,24小時陪在身邊,用各種方式給予我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還能始終像礁石一樣在這里屹立不倒……”
      
      中建白沙灘。陳卓攝
      
      “假如還能回到中建島,這個假如只有在夢中……”
      
      離開,就是告別自己的紅色青春,告別藍色理想,告別熱血沸騰的歲月,告別深愛并曾為之負任蒙勞的沙地。可是老兵,你的青春鐫刻著奉獻,血液流淌著赤誠;你站在這片白沙上不肯走,離不開戰位,脫不下軍裝,舍不得戰友!
      
      張孝偉
      
      中建島守備營士官長張孝偉同邱華一樣,在中建島歷經了14年的風風雨雨。他的故事,叫傳承。
      
      他明白了什么是首長:
      
      十幾年前,補給少、不穩定,前一周官兵可以吃到新鮮蔬菜,后四周根本沒有蔬菜可吃。為保證戰士們的身體健康,西沙老政委就用自己的工資每月為每名守島官兵買一瓶維生素,并要求隊長指導員守著戰士們一定要在吃飯前把藥吃掉。那時候,老政委的工資不多,維生素卻昂貴。
      
      首長的良苦用心,讓張孝偉一輩子也忘不了。“有這樣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首長,我們不會覺得寂寞,不會覺得苦,因為有很多人在想著我們!”
      
      目光。陳卓攝
      
      他明白了什么是指導員:
      
      曾經的中建島,一毛不拔,寸草不生。為改善小島的生態環境,2006年的一天深夜,張孝偉和他的王指導員在琛航島的瀉湖中汗流浹背,奮戰數小時將采摘完的16袋海馬草放上碼頭,希望將之帶上交通船,帶上中建島。可第二天,臺風來了,船走了,人心也涼了。張孝偉看著王指導員站在碼頭,望著眼前這片不寧的汪洋,久久不肯離去。
      
      中建海馬草。陳卓攝
      
      那時還是新兵的張孝偉,內心并沒有像指導員一樣“波濤洶涌”。“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他當時那種失落是何般滋味。”
      
      這種感情,是源于對中建島深沉的愛,還有一種感情也令張孝偉終生難忘——對戰友深沉的關愛。中建島的夜晚,又潮又濕,時熱時冷。蓋上被子,熱得睡不著,不蓋被子,兩點就凍得發抖。然而,累了一天、睡意沉重的戰士怎么冷也不愿動彈——“那其實是最不愿睜開眼睛的時候”,張孝偉笑道。這時候,高永山指導員就會“躡手躡腳”地走進房間,給戰友一一蓋好被子。“指導員……”有小戰士醒了。“快睡快睡,好好睡覺。”指導員向他揮著手。
      
      深更半夜,在所有人最不愿意醒的時候,他醒了,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這一“蓋”,蓋住了溫暖,蓋住了感激,蓋住了人心,也讓張孝偉明白,什么是戰友情、兄弟情,他也將指導員的習慣變成了自己的習慣。“可能新兵現在體會不到,只是感覺班長對我挺好的,但是,當他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真真正正地有所體會。”
      
      夕照。陳卓攝
      
      他明白了什么是班長:
      
      張孝偉新兵連的老班長在琛航島養了五只雞,可平均每周一共只下兩到三個蛋。每當張孝偉去琛航島,老班長就把他叫到房間,把五只雞僅有的幾個蛋煮給他——雞蛋雖小,但裝下了老班長的沉甸甸的關心,張孝偉明白了班長身上的責任和擔當。在新兵班會上,張孝偉這樣對戰友說:“班長就是像我對你們一樣,甘愿把我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你們!我希望你們可以繼續傳承下去,對待新同志就要像對待自己的親弟弟一樣……老班長的精神需要我們延續!”
      
      十四年里,家人的犧牲和支持,也讓他明白了一路堅守的艱難和不易。
      
      他的哥哥,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積蓄幫他照看孩子、贍養父母,替他扛起了整個家,只是為了能讓他安安心心守島,不要對家有擔心掛念。
      
      他的妻子,懷孕期間一人在家中不慎滑倒,數小時后才被背到醫院,孩子沒了,自己還險些丟了生命。而那時,為了讓張孝偉專注比賽,她堅決要求“不要回來”。
      
      傷疤無數,每次痛,都是刻骨銘心。無言的大海藏著無盡的淚,只是,這一切張孝偉都深深埋在了心底。當愛與恨交織,他更深刻地明白了肩上的職責和使命,更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更深沉地愛著這個島和島上的戰友。“上島,就好像回到了家。”這位四級軍士長一字一頓地說。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新兵
      
      “只要班長你不吃飯,我就不吃飯,吃飯你就算輸了!”新兵口氣似乎不小。你也許不會想到,這是汪通和張孝偉班長在打賭呢。
      
      許多新兵剛上島的時候就像汪通一樣,“是個小胖子”,體能訓練跟不上,無奈又著急。怎么辦?張孝偉出了主意:“從今天開始,我陪你兩個月不吃飯!”汪通聽后一驚,說“好!”兩個人還相互發了誓。
      
      沙場練兵。陳卓攝
      
      不僅“不吃飯”,還要“多加練”。無論天氣酷熱、風吹日曬,每天張班長都會拉上汪通進行高強度的專業訓練:抗暈耐熱、單杠、沙灘五公里……可是每項訓練,都讓人“痛不欲生,難受到極點”:頭頂大火球熱到頭暈目眩,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喉嚨干得要著火,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身心煎熬。
      
      張孝偉反映說:“更有的小同志,不堪如此艱苦的訓練,找我說班長,我太難受了,怎樣才能走,是不是我把腿打斷了就可以走了?”
      
      面對這種情況,張孝偉從不指責批評,也從未對年輕的小戰士喪失信心。他反復進行著心理疏導和安慰,把老前輩的艱苦事跡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振作起來,同時,每天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陪新兵加練,晚上備好美味夜宵。“一味地批評沒有效果,反倒可能成為導火索,讓他們放棄呆在島上的想法。”張孝偉介紹自己的帶兵方法時說。
     
      
      沙場練兵。陳卓攝
      
      經過浴火重生,汪通的體能和軍事素質有了質的飛躍。他很感激班長為之做的一切。“是班長讓我盡早適應了島上的環境條件。班長陪我不吃飯,一起跟我鍛煉,以身作則,是讓我變更好,讓我成為一個更合格的兵,我覺得這也是老中建班長的精神傳承。”
      
      除了面臨著身體不適應,新兵上島,還有心理的不適應。
     
      
      堤路。陳卓攝
      
      “我才明白,孤寂不是一個人這么簡單,它是一種錯綜復雜、難以排遣的心理上的感覺。”1999年出生的歐逸超說,這里有的是茫茫大海和繁星,就算想交心聊天,有的時候也只能埋在心里。
      
      孤寂是夜晚無聲的繁星,是浪拍沙灘的聲音,是落日余暉下的水波,是草木搖曳的影子。“這里,始終都存在著孤寂”,邱華班長曾這樣說。孤寂的時候,歐逸超就會想到一系列的問題——我來中建是圖什么?我在中建能干什么?我能為中建留下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答案。
      
      在一次看似平常的日常值班中,歐逸超發現,在中建島西南方向30海里左右一艘船的航速“突然變慢”,并緩緩向小島漂來。仔細一看,此油船正顯示“失事狀態”……
      
      “當時我就冒冷汗了,那么多石油一旦泄露到我們海洋那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歐逸超馬上用中文呼叫該船,但并無反應。怎么辦?
      
      歐逸超突然想到,這艘船也有可能是外籍船。于是,他試著用英文再次詢問,幾秒過后,他竟然得到了回應!原來,那是一艘伊朗籍油船,發動機出現了故障,并不是起火或翻船。
      
      雖然此事有驚無險,但卻使歐逸超的態度和認知發生了質的改變。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我才發現我的英語在這個地方還是有用武之地的,之前我對我的工作的認識就是一個信使,外面有什么需要傳達的我就傳達。但是當我放下話筒的那一刻,我才發現,我發出的聲音不僅僅是中建島的聲音,是中國海軍的聲音,更是中國的聲音。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軍人,他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炮火槍彈和硝煙,還有一些看不見的守護。”
      
      新兵的成長和成熟,是克服身體不適,是逐漸融入集體,是慢慢習慣孤寂,是深化對自己站位的認知。老班長的鼎力陪伴和支持,戰友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和真誠相待,使得新兵能夠拋下顧慮,一心向前。
      
      “我身邊,有一群這樣的好兄弟,他們給我一種相互依靠的感覺,若是自己一個人在島上的話是難以承受的。”新兵汪通感動地說,并繼續談到了自己的使命:“祖國需要我們在這里駐守,祖國賦予我們這個使命,我們就應該承擔這個責任,這也是每一個中國人該承擔的責任、未來青年應有的責任感。那我既然來了,在這里,就要把島守好。”
     
      
      沙場練兵。陳卓攝
      
      自建
      
      “上了這個島,就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這里的人,跟自己的親人是一模一樣的。”老兵張孝偉說。
      
      “各位領導和老班長們就像家里的父母親兄弟一樣關懷你,我就真的覺得像一個家。”新兵郭哲裕說。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在中建島,他們一起經歷冰與火的考驗,一起完成特殊任務,一起燃燒理想和信念,一起錘煉決心和勇氣。這里,有他們愛戴的領導,親切的老班長,過命的兄弟,有不盡的感動和溫暖,更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深沉飽滿的家國情懷。中建島,是官兵的家。
      
      家,就要有家的樣子,自己的家,就要打掃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但是,在鹽分高、養分少的珊瑚沙上種活一棵植物非常不易,“中建椰寶”就是用了四年的時間才活了下來,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才結出中建的第一顆椰果。
      
      中建椰寶。陳卓攝
      
      從開始的寸草不生、一毛不拔島到如今的郁郁蔥蔥,從早期“背土上島”到種樹種草,一代代辛勤好學的中建人用雙手和汗水共同建設了一個軍中樂園、島上花園。目前,他們在中建島已開辟菜地370平方米,種活59種植物、六千多棵樹。這個成績,著實不易。
      
      中建第一樹。陳卓攝
      
      中建島植物。陳卓攝
      

     
      中建島植物。陳卓攝
      
      直通營區的路叫石刻路。石刻路旁有四塊石刻,也就是中建島訓:忠誠、善戰、樂戍、鑄疆。忠誠,即忠于祖國,忠于黨中央,這是中建的第一塊名片;善戰,即中建人不僅有愛國愛島的赤子情懷,還有英勇頑強,敢打敢拼的血性膽氣;樂戍,即中建人40年如一日堅守在祖國海防甘于犧牲奉獻,以苦為榮,苦中作樂,苦中有為;鑄疆,即中建人經受惡浪洗禮和白沙磨礪,立起了一塊又一塊豐碑,鑄就起了海疆長城。
      
      四塊石刻島訓寓意深刻,激勵著一代代中建人扎根守島。你或許沒有想到,這些石刻是由守備營教導員劉長文總結、發掘新人下士莊紹濱和嚴雨超共同雕刻的。營區內,還有之前老班長黃敏雕刻的“家”“強”“魂”“戰”,“我們黃班長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拿著簡陋的工具在石頭上一磨就是一中午。”
      
      中建石刻。陳卓攝
      
      中建石刻。陳卓攝
      
      中建石刻。陳卓攝
      
      中建石刻。陳卓攝
      
      島上生活條件有限,出了問題都得靠自己。路被海水沖垮塌陷了,官兵們就把路面打碎,搬出石塊,挖出路基,再填石沙、鋪水泥,花一個月的時間把路修好。為改善生活條件和訓練條件,官兵們不辭辛苦,一有時間就跑去修路,前前后后建設若干條。
      
      哨兵路。陳卓攝
      
      小小的島竟藏書14000冊?沒錯,這里是一個清涼安靜的圖書室。走進門來,右手側便是一個精致的小吧臺——這是小戰士們用木材板修修補補搭建而成的,吧臺內設有咖啡機,果汁機,飲水機,供讀書休息的人享用。由于圖書室藏書量大不易查找,有才的小戰士便自學鉆研,成功搞出了一套“圖書管理系統”!——輸入、回車,一下子方便了許多。
      
      在“自建”中,最惹眼的還要數白沙灘上兩面“黨輝永耀”“祖國萬歲”的黨旗、國旗了。這兩面長66M、寬44M、占地5000平方的旗幟,是官兵們利用兩個月的訓練間隙用海馬草一點一點“種”出來的。
      
      官兵用海馬草種出黨旗、國旗。陳卓攝
      
      不等不靠,是中建人的精神。守備營某連指導員陳子民介紹院角自建的臥推器械時說:“需要什么我們可以自己先動手,自己學自己做,工具簡陋無所謂,只要能做出來就行。”
      
      “我們不分老同志新同志,大家一起沖在前面干,我們平場地,領導扛沙子。當時,連長帶隊,種到凌晨四點才回去。”陳子民介紹道。他抬起眉毛,張大眼睛,攤開雙手,渾身都是肯定自豪。
      
      中建島官兵。陳卓攝
      
      以島為家,自家自建。從入營種下第一棵“扎根樹”,到平坦的道路、連片的綠茵、清涼的圖書室、精致的院角、“礦泉水瓶”滴灌技術……中建官兵將愛國愛島、勤儉持家的精神融入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自己親手種下的,這里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自己建設的家。”汪通雖上島不久,但已對島上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感情。
      
      營區內國旗飄揚。陳卓攝
      
      純潔的白沙閃耀輝煌,紅色的旗幟訴說忠誠,深沉的大海涌動情懷。如果說老兵是赤誠的歌,那么新兵就是歌頌者,一代又一代中建人在厲風與烈日之中拋灑青春,鑄立精神,守衛國土,續寫榮耀。“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他們將承諾與故事用海馬草種在白沙之上,同時,也將黨、祖國和人民種在了心上。
      

     
      官兵用海馬草種出“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陳卓攝
      
      萬里白沙鑄,瀚海忠魂疆。看日出日落,斗轉星移,中建官兵依然在這里堅守。他們,在干灼的白沙灘中拋灑汗水,對深沉的大海訴說藍色孤寂,他們經受著最厲烈的艱苦,淬煉著最熾熱的情感,傳遞著最誠真的溫暖。也許你會忘記他們的名字,或許你不必知道他們的名字——只須知道,他們一直都守在這里,歲月流轉,生生不息!
      
      愛比海深,情比天闊,紅色血脈,藍色情懷。篝火晚會上,中建官兵們肩搭著肩,站在高凳上,嘹亮高亢的歌聲響起——
      
      在帶著咸味的空氣中自由地呼吸
      
      耳畔又傳來汽笛聲和水手的笑語
      
      永遠在內心的最深處聽見水手說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
      
      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夕暮戍。陳卓攝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私人影院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