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文化創意創新的旺盛活力
——“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側記

9月28日,第三屆敦煌文博會“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舉行。


參會嘉賓

民族風“抖”起來。

賓客體驗朗讀亭。

敦煌文博會上的文創產品。
攝影:本報記者郁婕盛學卿
本報記者施秀萍
古鎮敦煌,從前,敞開開放包容的胸懷,迎接絲路往來的友人;如今,再次盛裝亮相,笑迎五湖四海的嘉賓。
9月28日上午9時,作為第三屆敦煌文博會的分項活動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的“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在敦煌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嘉賓齊聚一堂,敞開胸懷暢談睿言智語,打開心扉發表真知灼見。
文化創意產業,能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融入生活,又能讓文化擁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已成近年來的朝陽產業、熱門領域。
放眼全國,各地文創產品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故宮推出的“朕知道了”紙膠帶、“奉旨旅行”行李牌、“迷你故宮小貓貓擺件”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不僅贏得年入10億元以上的“文創紅利”,也使600歲的故宮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變得年輕時尚,更讓向來嚴肅的紫禁城悄然走進百姓心中——這是文創的魅力。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先后與騰訊公益基金會、中國敦煌石窟研究保護基金會等聯合開展的“保護長城,加我一個”公募項目和“數字敦煌供養人”項目,首次通過網絡募集的形式和“互聯網+數字科技”的方式,再次讓文化遺產重煥生機——這是文創的力量。
再看甘肅,亦頻頻發力,屢有收獲。
省博物館聯合甘肅文博信息產品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東方蜜語”系列文創產品,或取材黃河文化、敦煌文化設計的手機殼、膠帶、絲巾,或以馬家窯文化為圖案元素設計的彩陶娃貝勒爺,或以元代藍玻璃蓮花托盞為原型和素材設計的“藍蓮系列”……無不將曼妙的飛天、靈動的九色鹿、古色古香的敦煌壁畫圖案嵌入其中,收獲“粉絲”無數。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一帶一路’畫敦煌”系列涂色書以及數字展覽、公益講座、“網絡體驗”等多種傳播方式,以創新的方式和創意的色彩,讓敦煌文化從“廟宇神壇”走近“尋常百姓”。尤其是在第三屆敦煌文博會上,與其他單位聯合舉辦的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古樂重聲音樂會”和“絕色敦煌之夜”,或是樂器的歷史呈現、或用音樂完美演繹、或以服飾驚艷亮相,以無限的創意,精彩的創新,“活化”了大美敦煌,讓人印象深刻而心生歡喜……
自然,文化創意創新不止如此。國家實施的“拯救老屋行動”,甘肅實施的“歷史再現工程”“鄉村記憶博物館”,以及《又見敦煌》等演藝項目,都是文化創意創新的鮮活案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創意創新海闊天空。
當然,這種創意創新離不開文化的根本特性和屬性,否則,就是無根之木、無魂之體,難以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都說,敦煌文博會是甘肅近年來最大的文創、成功的文創,數據可以證明。
“文化創意產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對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十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陳青說,近年來,甘肅成功創立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兩大國家級文化戰略平臺,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2017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同比增長32%,全省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9%,文化產業呈現出同比增速兩位數的發展態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