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構筑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高端論壇側記

9月28日,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高端論壇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與會嘉賓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出謀劃策。


聚焦論壇本版攝影:本報記者郁婕


大美祁連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李滿福
絲路明珠敦煌,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
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甘肅省政府主辦,甘肅省林業廳、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承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高端論壇,9月28日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1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50余名嘉賓齊聚敦煌,共同探討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出謀劃策。
論壇開幕前,會場電子大屏上滾動播放著世界各地著名的國家公園、山川大河,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畫卷。看得出,珍愛人類生存環境,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共同關注的話題。
以“展現絲路風采,促進人文交流,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為主題的第三屆敦煌文博會,第一次為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和專家學者留出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所有人使命相同,目標一致。
此次論壇主題明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無論是主辦方代表,還是特邀國內外嘉賓,在主旨演講、分論壇發言以及戰略對話中,都圍繞主題,共商國家公園建設大計,共謀合作交流發展良策。
論壇主旨演講及三個分論壇,登臺的中外嘉賓演講直奔主題,美國黃石公園可持續發展、新加坡園林綠地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管理、南非國家公園管理方面開展的公私合作、埃及國家公園建設的案例及經驗、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思考、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實踐探索、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與修復、泛第三極地區氣候變化等等,每一個演講人盡可能讓聆聽者有所知,有所悟。
當日下午舉行的三個分論壇,中外嘉賓分別以“國家公園建設”“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和“祁連山生態保護與修復”為主題,交流經驗得失,分享實踐成果,共話綠色生態,共建美好未來。
“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識高度凝聚,未來可期可待。
作為黃河、長江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的生態地位重要,同時,甘肅的生態基礎又極為脆弱。這種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但生態基礎又極為脆弱的省情,決定了綠色發展崛起是甘肅唯一的選擇。
正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所言,甘肅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區位特殊,生態系統豐富,同時承擔著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任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區域。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就是要有效保護祁連山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加快構筑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而今,接過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兩面“大旗”后,甘肅已揚鞭催馬,按照國家關于兩個公園建設試點方案,積極穩妥、務實高效推進各項試點工作,正在努力將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先行區域、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域、生態系統修復樣板區域,將大熊貓國家公園打造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域、生態價值實現先行區域、世界生態教育展示樣板區域,同時積極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建設是一項富有創新性的工作,需要集思廣益、凝聚各方智慧。基于此,論壇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高端論壇,聆聽智者聲音,為甘肅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多樣、多姿、多彩的甘肅,儼然一個天然大公園。這方熱土期待與國內外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謀綠色發展未來,共推國家公園建設,共享綠水青山紅利。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