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守在黑河口岸的解放軍是一支全軍名連——“黑河好八連”,他們常年擔負黑河市正面邊境24.5公里轄區的戰備執勤任務。1969年6月建連以來,歷代官兵視祖國榮譽高于一切,以“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的責任感,出色地完成了戰備執勤等各項戰備任務,鍛造和培育了“不畏艱苦,愛國奉獻,嚴守國門,一塵不染”的“黑河好八連精神”。圖為該連隊戰士徒步沿江巡邏。

1997年,中央軍委授予該連“黑河好八連”榮譽稱號。自1963年組建以來,守衛祖國“北大門”的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八連一代代官兵牢記黨和人民重托,用青春和熱血譜寫衛國戍邊榮光,1977年8月被原總參謀部評為全軍對敵偵察工作先進單位。連隊先后六次被原沈陽軍區評為邊防執勤標兵連。1996年,連隊被原沈陽軍區評為軍事訓練標兵連。2007年,連隊被原沈陽軍區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先后46次被軍以上單位表彰,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12次。圖為“黑河好八連”的戰士和軍犬在訓練中。

站在黑河市的黑龍江邊,對岸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街道上的行人依稀可辨。每當入夜,兩岸的霓虹燈影照在黑龍江江面上。1992年3月,黑河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一時間,黑河成了中外商旅云集的“勝地”,“黑河好八連”戰備任務愈加艱巨。

“黑河好八連”的哨所依江而建,戰士們重任在肩,承擔把守4條中俄運輸“黃金”通道重任在肩。1991年以來,先后制止違邊事件1000多起,收繳各種非法過境車輛假牌照600多塊,堵截企圖越境違法分子280余人次。以行動踐行承諾,贏得邊陲“鐵門栓”美譽。

9月23日,“黑河好八連”官兵在黑龍江江面上乘艇巡邏,但是再過不到兩個月,黑河就將迎來漫長的寒冬,江面結冰,他們將踏江而行。黑河處于我國的高寒地區,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是長達半年的封江期,戰士們每天都要在近-40℃的界江冰層上執勤6-8個小時。

榮譽室內展示的“黑河好八連”哨所變化,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黑河好八連”建國以來與時俱進、強軍興連的步伐,近年來,連隊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實現了從人力密集型到科技效能型,再到邊防信息化的兩次飛躍。所屬轄區實現了全程可視、無縫鏈接,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昔日“通信基本靠吼,巡邏主要靠走,守邊離不開狗,觀察主要靠瞅”徹底成為歷史。

站在黑龍江面上,一側是祖國,一側是境外。“黑河好八連”的歷代官兵視祖國榮譽高于一切,以“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的責任感,自覺做到了金錢買不通、女色迷不住,親情說不動,始終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政治本色,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被駐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北疆鐵門栓”。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