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半徑5公里范圍內,實現重點區域24小時檢測;在全球民航機場設置民用無人機禁飛區,使無人機無法闖入或者起飛……近期頻發的民用無人機“黑飛”現象引人關注,記者日前從中國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安全與發展論壇上了解到,通過技術手段構建安全有序的空域環境已成為多方共識。
未來,以技術手段將民用無人機納入管理體系,構建民用無人機飛行管理平臺,將實現對絕大多數民用無人機的有效管理。北京智宇翔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民用輕小型無人機安全管理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無人機的運行監管,并利用平臺優勢與其他無人機制造商進行資源共享,平臺目前已接入國內超過95%的無人機,具有在線監視、飛行數據統計、實時管理等功能。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類的技術,配合管理部門共同探索低空空域的精細化管理,一方面要掌握無人機的日常飛行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另一方面,對不該去的地方劃設禁飛區,疏導結合,實現有效管理。”北京智宇翔云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許磊表示。
為防止無人機被不法分子利用,智宇翔云開發出的云哨偵測預警系統可對半徑5公里范圍內的重點防護區域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可精確鑒別發現市面主流無人機并進行實時跟蹤。對涉嫌惡意用途的無人機可使用空盾反制設備直接打擊,通過干擾,使其返航或迫降,確保核心區域的安全。
作為全球民用無人機行業領先企業,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數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通過技術手段保障產品的使用安全,2014年就在全球民航機場設置了禁飛區,使無人機無法闖入或者起飛。
2016年6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聯合大疆,開啟了對無人機專業操作手的培訓和管理,目前有航拍、植保、巡檢、測繪、安防五個專業,已認證操作手三千余人。
今年3月,為更加全面保障機場附近區域安全,大疆還為國內民航機場升級了新型多邊形禁飛區。大疆創新副總裁邵建伙介紹:“未來,大疆將在新產品中使用載人飛機預警技術,老產品也可通過軟硬件升級等方式配備這些功能,以幫助操作人員避開民航客機。”
此外,通過對中國內地用戶的操作客戶端進行升級,大疆將逐步要求用戶綁定手機號碼,間接推行實名制,促進用戶提升責任意識,使每一臺無人機都有一個監護人,出現違規行為能有據可循。
“要讓方興未艾的民用無人機產業飛得更遠、更穩、更安全,更好地服務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監督管理不能滯后。”國家空管法規標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浩表示,中國無疑是民用無人機的大國,但要成為無人機強國還有一段路要走,眼下在中國的監管嘗試或許會開創領先于全球的新型管理模式,為世界樹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