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11月5日訊,你是不是已經將網上心水的商品拖到了“購物車”,一旦雙十一“價格戰”開打就迅速支付購買?小心,電商會“耍花槍”——先偷偷調高商品定價,然后再以促銷的名義“打折”,可能就相當于平常的“原價”。不過,隨著消費者投訴增多,國家工商總局亦對此予以約束。
記者日前從工商總局官網了解到,該局于10月31日約談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等10家電商,明確要求糾正“假打折誤導消費者”等問題。
購物節
亦是消費者“購物劫”
隨著電商“造節”成功,以“雙十一”為首的“節日”消費已經成為拉動電商業績的一大亮點,消費者亦逐漸被“低價、送貨上門”的服務所吸引。然而,據近兩年的數據統計,每年11月份也成為網絡購物投訴的高峰期。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虛假宣傳等問題。
“首當其沖的是虛假宣傳,在文字上玩花招,或者干脆就不盡到提醒的義務。”網購達人Apple表示,去年她一直關注的一款品牌手包,在“節前”售價突然提高了近千元。然后,再以促銷打6折,竟然只比平時便宜不到100元。另外,電商平臺無法應對爆發性的交易而導致服務器“停擺”、數據出錯等問題,也常有發生。甚至,有電商乘機渾水摸魚,坑害消費者。
售后送貨難,甚至“丟單”,以及電商平臺不執行“7天無理由退貨”法規的現象,亦在此購物高峰期頻頻出現。購物節,成為部分消費者的“購物劫”。
約談10電商
禁止“先漲再降”
對此,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召開網絡市場促銷行為行政指導約談會,召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1號店、亞馬遜商城、聚美優品、攜程、58同城、去哪兒網10家電商,了解“雙十一”開展促銷活動準備情況,并對網絡促銷活動的組織實施提出要求。
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要高度重視并糾正網絡商品交易中存在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的審查處置不力、消費者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護、網絡經營數據過度封閉和銷售行為管理混亂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尤其是切實糾正假打折誤導消費者、虛假宣傳及違法廣告、不公平格式條款和不合理附加要求、虛假信用評價等問題。
據悉,此次約談,總局要求電商平臺梳理以往集中促銷活動出現的問題,采取公開促銷規則、如實標明價格、排查違禁商品、保障商品質量、完善技術和物流保障、制定投訴處理預案、不實施不正當競爭等具體措施,防范集中促銷活動成為消費者集中投訴詬病的重災區,實現有質量、有內涵、沒有水分和隱憂的發展。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