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12月30日,安寧區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三樓活動室喜氣洋洋,歡樂異常,社民們一邊磕著瓜子一邊興致勃勃地觀看著精彩的文藝節目,腰鼓、戲曲、千年等一回等一個個由社區幼兒園、健身隊、戲曲班子自編自演的歌舞表演讓人們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愉悅快樂發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說實話,這日子是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底了。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免費停車,免費喝牛奶,免費燒炭,免費吃西瓜,低價上幼兒園,學車有優惠……這些大好事,都讓我們攤上了,一切的一切得益于集體經濟的發展,正是在社區主任達文勝的帶領下,讓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和美…… ”今年63歲的桃林社區居民張希和說起眼下的新生活來,滿臉喜悅。
有錢就給百姓花 年年福利享不停
以盛產鮮桃聞名遐邇的桃林社區,是一個典型的果菜并舉的經濟作物村。2006年,桃林村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后,該社區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市場化運作為手段,實現村集體資產資源多種經營,通過承包、租賃、入股、有償使用等方式,以增加群眾收入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群眾為主體,以產業為支撐。截至目前,果蔬合作社、邱家灣的食(藥)用菌基地等9個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近千萬元。曾經的泥腿子如今都告別了土地,大多數人都在村集體企業或者工業園區企業里上班,居民人均月收入近萬元。越來越多的社民搬進樓房、開上了轎車。
走進安寧堡桃林社區,是一幅幅生機盎然的和諧景象:筆直整潔的柏油道路;設施齊全的健身廣場;筆墨飄香的書法室、寬大明亮的圖書室;服務一流的幼稚園……歡樂祥和的一幅幅圖畫,和著城中村改造的推進節拍,桃林社區跳出了令人艷羨精彩的舞蹈。
服務居民、造福群眾是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達文勝說,隨著城中村改造的推進及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社區加快建設了集衛生所、幼兒園于一體的680平方米綜合樓,改善醫療、就學環境,提高醫療、幼教水平;建成共5800平方米的群眾娛樂健身活動場所三處;建成20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內設老年活動室、書畫室、治安室、圖書閱覽室、合作社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社區的公共服務功能,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村集體經濟“蛋糕”在壯大,社區為群眾辦實事的力度在加大。凡是桃林社區學齡前的兒童,都是象征性的收些費用就可在這里上學。此外,居民學車也是給予優惠政策,不僅如此,每逢重陽節,社區都會組織老年人免費進行蘭州一日游活動,有時會舉辦百叟宴為老人送歡樂。事實上,桃林社區惠民政策無處不在:從2008年開始,社區就開始一年一度的米面油發放工作,凡社區60歲以上(含60歲)的居民都能領到米面油。此外,每年夏天,社區都會為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60歲以下)、社區水利隊工作人員共計210人,分發每人100斤的西瓜。社區75名70歲以上的老人和21名殘疾人每人每天免費領一斤牛奶;80歲以上的老人過年還能領上社區發放的千元大紅包。更讓社民拍手稱快的是,今年,社區還籌建的一處占地10余畝可停放100輛車的停車場,供社區居民免費停車。
一年到頭,逢節必有利,從三八婦女節到六一兒童節,從五月端午節到九九重陽節,從孩童到老人,都能得到社區的福利。好日子的背后是桃林村日漸發展壯大的社區集體經濟。”達文勝表示,在安寧區委區政府、安寧堡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桃林社區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截至目前,以果蔬合作社為龍頭的社區經濟年收入從8年前的一無所有達到如今的近千萬元。這其中,30%用于社區居民福利。
民心工程,編織出的是一張社會保障的網,為民解困,替民分憂。 在桃林社區,群眾的幸福感指數與日俱增。“看病能報銷,養老有社保,健身有場地,康復有器材,停車有場地,過節有慰問品……呵呵,要不說呢,這生活是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張希和感慨地說。
壯大集體經濟 將建標準化綜合市場
作為全省第一個完全撤銷鄉鎮和村級建制的城區。近年來,安寧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面城市化進程中“農民變居民”后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多措并舉著力發展壯大集體,根據各社區區位環境、基礎產業、資金資產積累等因素,科學謀劃,鼓勵興辦新型集體經濟,做足做活發展文章。
集體資產入股,領航產業發展。達文勝表示,根據安寧區集體經濟發展工作要點,社區將力爭盤活現有各類集體資產,加強經營管理,實現保值增值。即以集體資產入股的方式,同時引導村民以土地、流動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分紅,既讓老百姓當家作主,又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今年,社區擬建標準化綜合市場,該市場的建設不僅可為安寧區居民區及皋蘭縣中心鎮部分村莊農戶提供瓜果交易區域,同時可為市民提供酒店餐飲服務,提供再就業工作崗400余個。”
據悉,受各種因素制約,目前1360人的社區因沒有肉菜市場讓居民感到極為不便。對此,安寧堡街道、社區充分發揮辦事處對市場的指導作用,將菜市場建設納入惠民行動目標,積極為新建市場的申報、審批和建設做服務,最終確定擬在北環路配套路(北環路西出口)東西兩側建“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標準化綜合市場”。第一期建肉菜交易區、倉庫,兼營水產品、干貨、調味品、食品等;二期建瓜果交易區、蛋禽交易區及配套設施;三期建糖酒交易區。
解決社區居民買菜難僅僅為民利民的一個點,隨著社區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2017年,社區擬承擔60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讓人民群眾在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切實感受有滋有味的好日子。
通過“造血”工程富民利民安民,是社區黨建惠民工程的根本目標。達文勝表示,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后,為讓村民看到公平、感到滿意,社區“兩委”班子采取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模式,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群眾事群眾議、群眾管、群眾定,同時將每年村集體經濟的新增收益,采取“三個三分之一”的方式,其中1/3作為民生資金,精準幫扶、救急救貧;1/3作為產業滾動發展資金,堅持每年提取部分集體收益納入產業發展基金,滾雪球式地循環投入、發展產業,努力讓群眾得到更多更大收益。1/3作為公益設施建設資金,用于道路、水電、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既能讓村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又能為社區長遠發展提供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