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6日,甘肅慶陽市代市長朱濤表示,過去五年,慶陽實施了以通村道路為牽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以農民“五變”為內容的富民產業培育“兩大扶貧攻堅戰”。預計到今年底,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40.6%下降到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0元,年均增長1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年均增長16.4%。
當日,慶陽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朱濤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披露,過去五年,慶陽市通村道路達到9096公里,是2011年的20倍。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6.37萬處,解決了93.3萬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改造低電壓村(組)1030個、農村危房(窯)11萬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2萬人;在富民產業方面,創辦了“中盛農牧”全產業鏈養殖加工企業,帶動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254個。蘋果產業建成萬畝片帶23個,栽植面積達到167萬畝,“慶陽蘋果”榮獲2016全國名優果品和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瓜菜產業種植面積穩定在150萬畝;在生態建設方面,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固溝保塬、土地整治等工程項目,累計造林413萬畝,慶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文化旅游“突圍突破”,慶城藥王洞馬嵬驛民俗文化村、鎮原北石窟寺文化生態旅游區、正寧黃帝文化景區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寧縣“印象義渠”蓮花池、慶城北歐風情小鎮薰衣草莊園等景點成為假日旅游重要目的地。預計慶陽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16%。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電商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交易額突破20億元,增長33%。
同時,《報告》還客觀分析慶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困難和問題。地方工業實力弱小,油煤開發企業投資銳減,致使經濟增長趨緩;目前慶陽還有17萬貧困人口大都居住在中北部干旱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差,增收難度大;鐵路通達里程短,高等級公路覆蓋面小;缺水問題突出,水資源瓶頸制約尚未消除等。朱濤表示,對這些問題,要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對于新一屆政府未來五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奮斗目標,全市經濟總量、城鄉居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財政收入、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確保按時序實現整體穩定脫貧,確保與省上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朱濤表示,在扶貧攻堅方面,推動脫貧攻堅由“強基礎”向“提效益”轉變,由“集中攻堅”向“鞏固提升”轉變。按照“塬區蘋果、山區草畜、川區瓜菜、宜林荒山和林緣區苗林”的產業發展布局,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2017年解決1.85萬戶群眾危房(窯)問題,確保實現農村危房(窯)改造全覆蓋。
在推進首位產業能源產業開發方面,持續加大原油產能建設,努力使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推動實施慶陽石化600萬噸擴能改造項目,超前謀劃1000萬噸升級改造項目,實現由單純燃料型煉廠向煉化一體化轉變;加快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實現所有縣城管道輸氣全覆蓋?;A設施方面,建成銀西高鐵慶陽段、慶陽至平涼鐵路和甜水堡至羅兒溝圈、打扮梁至慶城、南梁至太白、慶陽至平涼高速公路;爭取實施慶陽機場4D級改造,建成2至3個通用機場。加大“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實施力度,確保完成苗林結合培育面積700萬畝,使慶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推進固溝保塬和資源開發區生態治理工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創建國家黃土地質公園,建設生態宜居慶陽。
此外,在推進新興產業方面,慶陽將積極推進南梁紅色旅游景區和周祖農耕文化產業園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民俗文化產業園和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力爭文化旅游業產值占到GDP的8%以上,吸納帶動就業20萬人以上。積極培育壯大現代物流、健康養老、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業態,落實好與華為公司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努力把慶陽打造成為區域大數據處理中心、電商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支撐中心和甘肅省信息消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