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大學考古研究團隊工作現場
大西北網11月11日訊 由蘭州大學主持的青藏高原考古發掘工作于近日順利結束。此次發掘是由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的2014年度主動考古發掘項目,發掘遺址為青海湖南岸的151遺址。發掘發現該遺址存在兩個古人類活動時段,分別為距今1.5萬年前后和距今8500年前后。
距今1.5萬年前后在青海湖盆地已有人類活動
據了解,已有考古學研究顯示,在距今2萬年前后的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腹地已有人類活動,而有可靠年代支持的證據來自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是青海湖盆地),距今1.5萬年前后狩獵采集人群季節性生活在青海湖盆地;距今8000年之后人類活動強度增大,在青海湖盆地開始出現中心營地,并且其活動范圍到達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文物普查結果則顯示,新石器時代人群大規模定居到青藏高原是在仰韶晚期之后,可能會更晚。現代人群的遺傳學研究也顯示在距今2萬年之前青藏高原可能已有人類活動,而人類大規模向青藏高原擴散則出現在距今6000年之后。但由于基因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問題,且已報道的大量青藏高原上的石器地點多為地表發現,缺少可靠定年,所以關于青藏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歷史問題仍存在很多爭論,只有開展主動考古發掘才能真正理解人類如何擴散至青藏高原以及其驅動機制等問題。
此次發掘發現該遺址存在兩個古人類活動時段
為更清楚地理解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環境考古研究團隊與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近年在青海省開展了大量的考古調查、考古發掘與相關環境變化研究工作。今年9月28日至11月4日,蘭大西部環境研究院環境考古研究團隊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對青海省共和縣青海湖南岸的151遺址開展了正式考古發掘,發掘時間持續一個月。
此次發掘發現該遺址存在兩個古人類活動時段,分別為距今1.5萬年前后和距今8500年前后。早期此遺址為短期狩獵營地,后期此遺址發展為人類活動相對強烈的中心營地。據悉,此次發掘面積25平方米,發掘深3.4米,發現了豐富的石制品、動物骨骼和炭屑,采集了大量的測年、浮選和環境樣品,為青藏高原上古人類活動歷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并將為高原上狩獵采集經濟向農牧經濟過渡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