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4月24日報道,最近披露的消息稱,中國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其沿海水域設置水下被動聲吶系統。這使中國能監測在其近海(可能還包括南海)活動的潛艇。報道稱,韓國在2011年也采取了同樣舉動,當時韓國宣布正在其近海水下部署潛艇聲吶設施,這項工作似乎完成于2013年。韓國這么做是對2010年朝鮮一艘小型潛艇向一艘韓國巡邏船發射魚雷所作出的應對。中國卻只希望把外國軍艦阻擋在盡可能遠的地方,哪怕這意味著要設法迫使它們離開公海。
報道說,中國和韓國都沒有透露技術細節,不過此類設施與美國在冷戰期間部署在關鍵區域海底的被動聲吶系統(僅能接收聲波信號)大同小異。美國的水下聲波監聽系統曾由多個不同的網絡組成。在與北大西洋毗鄰的大陸架海底安設的是“愷撒”網;在北太平洋海底的是“巨像”網;此外,在印度洋及其他一些不愿透露的地方還有一些傳感裝置。
水下被動聲吶裝置監聽所有聲波并通過電纜把數據發至地面站。從那兒,這些信息再被傳回到中央處理站——通常是利用衛星線路。水下聲波監聽系統的精度足以把潛艇定位在直徑僅100公里的圓形區域內。這是一個面積很大的區域,但如果信號質量足夠好,這個圓形區域可以縮小至直徑10公里。該系統的主要缺點是它無法覆蓋距離大陸架邊緣500公里以外的深海區域。報道稱,這對于韓國和中國的系統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兩國的系統所覆蓋的都是沿海區域或像南海那樣的淺水區域。
水下聲波監聽系統的維護費用十分昂貴。通過讓民間研究機構利用其傳感裝置及采用價格更低、性能更高的電子和通信技術,該系統在冷戰結束后生存了下來。盡管該系統的許多部分已被關閉,但新增的便攜式裝置已經投入使用,并將在必要時予以部署。
韓國的優勢是可以在水下聲波監聽系統部署及如何收集和處理“潛艇標志信號”方面得到美國的幫助。美國還能夠幫助韓國獲得靈敏度更高的被動聲吶系統,以便更精確地定位潛艇。美國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并且知道這樣的合作將令美國可以接入韓國的水下聲波監聽系統。韓國也具有此類裝置的設計和制造能力。
韓國的第一套此類系統被安設在了靠近朝鮮邊境的西海岸附近海域。以電池供電、在靠近海岸的水下運行的朝鮮潛艇是極難發現的。韓國的水下聲波監聽系統將有助于彌補它在這方面的劣勢。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