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把日本與中國的爭執搬到了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并虛偽地抨擊中國。在會議主題發言中,安倍呼吁“亞洲的增長紅利決不能浪費在軍事擴張上”、鼓吹“軍事預算必須完全透明”,這被普遍認為是影射中國。安倍在接受國際媒體采訪中,將眼下的日中緊張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系,聲稱密切的經濟關系并不能阻止戰爭爆發。在世界將迎來一戰100周年的節點,安倍作為一國領導人不淡化反而渲染戰爭,引發很多人的擔憂,日本《外交學者》認為,最令人擔憂的是安倍真認為中日戰爭不可避免。安倍赴達沃斯之前,他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中國在數十個國家對他的批判使日本的國際形象變得丑陋,安倍試圖反擊,強加給世界一個邏輯:東亞的緊張源頭在中國,日中沖突不可避免,而沖突將給世界帶來災難性影響,所以其他國家應在日中爭執中站在日本一邊。但從昨天世界輿論的反應來看,沒人走上安倍的戰車。
安倍影射中國遭譏諷
“東京與北京的緊張關系占據舞臺中心,安倍呼吁亞洲軍事克制,而一名中國資深學者斥其是麻煩制造者。”路透社如此描述22日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市場觀察”網站稱,安倍也談了安倍經濟學,但最引人關注的是他有關中國的評論。
安倍在當天的演講沒點中國的名字,但意圖昭然若揭。美國《洛杉磯時報》寫道,安倍借在世界經濟論壇的聚光時刻拉響警報,他隱晦的言論顯然指向中國。明顯暗指北京在過去十年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成就,安倍警告“亞洲的增長紅利決不能浪費在軍事擴張上”。安倍呼吁讓軍事預算“完全透明”,這是對中國的又一次挖苦。路透社稱,安倍呼吁通過“對話和法制,而不是武力和恫嚇”解決爭端,日本借此批評中國的行為,包括去年11月設防空識別區。日本共同社稱,安倍在達沃斯發表演講要求中國公開軍事預算。為了避免國際社會將其參拜靖國神社與復活軍國主義掛鉤,安倍表示“日本是一個誓不再戰的國家”。
南非《獨立報》23日稱,安倍出現在達沃斯,日本試圖提升國際形象、尋求在中日東海島嶼爭端中贏下全球“軟實力外交”戰役。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3日的文章說,安倍在達沃斯的演講本質上是呼吁國際社會在解決日中島嶼爭端上站在日本一邊。日本《產經新聞》稱,參拜靖國神社以后國際社會對安倍的批判陡然增高,安倍參加達沃斯峰會希望能讓國際社會別加入中國的宣傳戰中,向國際闡明日本外交方針。報道稱,安倍試圖以“警告軍事擴張”牽制中國。日文雅虎網站23日刊登專欄作家小笠原誠治的評論文章稱,安倍的演講用“沒意思”可以一言以蔽之。他提“安倍經濟學”怎么聽都像自我炫耀。安倍演講的英語水平并不高,“對外信息戰”中并未成功。
BBC 22日題為“安倍、中國與籬笆”的報道頗為嘲諷地說,安倍在演講中稱,不要將亞洲的繁榮消耗在軍事開支上,亞洲和世界需要一個危機管理機制,不過,自一年前他上任以來,由于島嶼歸屬之爭以及他本人參拜有爭議的靖國神社,與中國緊張加劇。瑞士《每日導報》23日稱,安倍呼吁和平,并批評中國增加軍費,但日本修改和平憲法他卻沒有提及。“今日日本”網站上,“安倍告訴世界要勇敢面對中國否則將面臨后果”一文成為評論最熱的文章。網民smithinjapan留言稱,他“敦促軍事克制”、希望“控制擴張主義”,他在用什么實現這些目標?增加軍事開支?從美國創紀錄地購買戰車?修改憲法第九條?真是偽君子!!
韓國政府23日嚴厲批評安倍,稱他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辯解“不可理喻”。中國外長王毅23日在瑞士蒙特勒表示,安倍的辯解是欲蓋彌彰,越抹越黑,這證明他仍在頑固堅持與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背道而馳的錯誤歷史觀。日本WBS TV TOKYO 電視臺第7頻道首席新聞主播小谷真生子女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安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解釋簡直是荒謬!”她說,參拜靖國神社不是日本首相的職責,更不是日本人民的意愿,如果安倍想參拜,為什么不在卸任的時候去,為什么拖累整個日本背負國際輿論壓力?
參加達沃斯峰會的復旦大學學者吳心伯23日對《環球時報》說,中日關系是會上一大焦點,他22日在“全球安全環境”討論會上將安倍稱作“麻煩制造者”引發日本學者當場爭論,23日的核安全會議上仍有人在討論這個話題。吳心伯說,西方已確認安倍是一個保守的右翼政治家,他肯定不是一個能在西方獲得好評的領導人,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沒有人會正面評論安倍。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