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昨日,記者走訪蘭州義烏商貿城時發現,雖然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象征團圓喜慶的大紅燈籠已提前上市。記者發現簡約的傳統燈籠受到市民的青睞,而電動燈籠漸“失寵”,商家紛紛打出“只賣對的,不買貴的”旗號,燈籠市場刮起一陣節儉低碳之風。
電燈籠失寵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蘭州義烏商貿城看到,銷售燈籠的商家攤位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電動燈籠,有惟妙惟肖的卡通燈籠,有會“唱歌”的電動燈籠,還有會隨著音樂做各種動作的燈籠……花樣繁多、色彩鮮艷,售價從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幾個攤位前駐足者寥寥無幾。一位多年經營燈籠生意的攤主告訴記者,今年電動燈籠已經沒有往年好賣,除了回歸傳統的心理特點外,八項規定出臺后,各單位例行節儉,電燈籠明顯沒有往年賣得好,而往年受到冷落的傳統燈籠則開始被更多的人接受。
傳統燈籠受熱捧
記者隨后走訪了幾家專營燈籠生意的個體戶,在一樓某攤位上,掛滿了五彩繽紛的傳統燈籠,或紙制或絹制,以傳統燈籠造型為主,做工精巧、圖案精美,配上應景詩作,令人愛不釋手,價位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還有一些卡通圖案的紙制傳統燈籠,售價以兩三元為主。經營燈籠十余年的老板一邊高興地忙碌著給客戶介紹各式各樣的燈籠,一邊說:“今年的燈籠生意特別好,除了單位、酒店預訂外,市民前來購買的也特別多。顧客們更喜歡傳統燈籠,尤其是造型復古、典雅的傳統燈籠特別受歡迎。”
傳統年俗漸升溫
西北民族大學文藝理論專家朱廣賢教授認為,傳統的燈籠起源于鄉村,做工復雜,成本高,導致傳統燈籠遠不如以前的精美,式樣單調,致使近幾年市民的興趣傾向了電動燈籠,但傳統燈籠畢竟歷史悠久,從古時的照明工具,到今天收藏欣賞的佳品,傳統燈籠仍是人們的最愛。他希望借助人們對傳統燈籠熱愛的回流,能夠引起更多人對傳統燈籠的關注,讓燈籠回歸傳統。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qilihe/)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