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要建成132個標準化社區警務室 警力下沉警務前移近距離打擊犯罪
“我們流動暫住人口,在所租住的小區門口就能辦理居住證了,真是省時省力!”;“醫院里的扒手和騙子幾乎銷聲匿跡了!我們經常到醫院就醫的老人們心理踏實多了!”;“三無小區有了監控探頭,居民們結束了炎炎夏日不敢開窗通風的煎熬!”。其實,這些群眾的感慨,都得益于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建設標準化社區警務室,打造全方位“嵌入式”、全面性“覆蓋式”警務對接服務模式的社會管理創新舉措。據了解, 從今年年初,蘭州市七里河區政府就預算投資2500多萬元,準備分期分批在全區77個社區、30個大型場所、10所大專院校、15個二級以上醫院共計建設132個社區警務室。截至目前,已經建成了建蘭北路警務室、陽光家園警務室、龔家灣警務室、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警務室等22個標準化社區警務室。
七里河警方邀請各界代表參觀社區警務室
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局長魏旭杲告訴鑫報記者:加強和改進公安基層基礎工作,著力提升新形勢下特別是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的基層基礎工作水平,是一項管長遠、利大局的系統工程。今年以來,七里河公安分局黨委根據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部署要求,結合轄區治安實際,不斷探索社會治安管理新模式,把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作為推進“三項建設”和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實踐中不斷拓展社區警務內涵,規范運作,高標準建設了一批警務室,真正實現了警力下沉、警務前移,做到了治安管理動態化、基礎工作信息化,進一步夯實了工作根基。
標準化社區警務室 就像“娘家人”
7月9日,鑫報記者有幸跟隨七里河區委書記石鏡如,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宏,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赫志龍,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胡真,區政府副區長劉鳳恒及相關部門領導,和七里河公安分局黨委班子全體成員,探訪了新建的警務室。
記者在新建的標準化警務室看到,這些警務室外觀標識明顯,很便于群眾識別、方便服務群眾,室內配置了統一的辦公設備,巡防器械專柜、檔案專柜、辦公桌、電腦等。同時還統一制作了社區警務室“電子警務公開欄”,及時向轄區群眾提供預警信息。
甘肅省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警務室是第一個建立在學校的警務室。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主要是方便周圍的居民和學生,維護他們的安全。自從警務室建立后,校園里幾乎沒有再出現打架斗毆、盜竊等案件。一名女同學告訴記者:“有了校園警務室以后,我們的安全感增強了很多”。副校長謝鋼說:“學校大力支持警務室在學校的建立。學校人員密集,校園案件多發,容易出現許多問題。民警與教師職工和學生的零距離接觸為學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七里河公安分局經過緊張的建設施工,現已在敦煌路、西站、建蘭路、西園、小西湖、龔家灣、土門墩、晏家坪、秀川、阿干鎮等派出所轄區建成了22個標準化社區警務室。新建的22個新型社區警務室集辦公、調解、生活等綜合功能于一體,達到了一套房子、一套標牌、一套裝備、一套臺賬的“四個一”標準。結束了長期以來社區警務室功能單一、條件簡陋、合署辦公的歷史。
“看見社區不時有民警走動,我們居民也感覺安全了。”家住金港城的居民嚴女士說,有了警務室之后,小區閑散人走動少了,孩子們在社區游玩的多了,作為家長即使孩子不在家心里也踏實。“有個警務室,就像老娘家來了人,貼心,安全。”
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警務室剛成立之時,居民并不太接受,認為去找警察的肯定都不是好事。直到有一天,小區居民因小孩發生矛盾,雙方發生口角時,經過警務室的民警協調之后,雙方握手言和,以后只要小區居民有什么矛盾糾紛了,都跑到警務室來找民警解決。在居民眼中,警務室不僅是他們的守護神,更是他們的“娘家”。
群眾在家門口的警務室調解糾紛
“現在鄰里拌嘴、房門反鎖、小孩和大人沒法溝通……居民們都來找我們。”金港城社區警務室的警長張智告訴記者,“以前都是每周下一次社區,現在天天在小區里辦公,幫居民們解決難事,距離近了,辦事也方便多了!”隨后,張智向記者講述了他在社區警務室的工作流程,早上8時左右他會進社區和居民聊天,同他們聊聊社區的治安狀況和有無鄰里糾紛等;然后他會帶領流動人口管理協管員,排查社區有無陌生人出入或者異常狀況,掌握全部暫住人口的身份,暫住理由、戶籍所在地等;并進行登記、辦證等,同時動員和組織責任社區內單位群眾開展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完善以治保會為主體的群防群治組織;最后他在社區警務室為社區居民辦理居住證、身份證等求助事宜,對孤寡老人、殘疾人等有特殊困難的群眾實行上門服務,并處理一些鄰里糾紛。
3年建成132個 標準化社區警務室
七里河區地處蘭州市中南部,總面積397.25平方公里,實有人口60余萬,其中流動暫住人口約10萬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該區是蘭州市的南大門,自古就有“旱碼頭”之稱,人口流動量大,人員繁雜,社會治安狀況極為復雜。
據了解,今年年初,七里河公安分局黨委在科學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反復討論,精心謀劃,向區委、區政府遞交了創新社區警務的新規劃,計劃用3年時間全力推進社區警務戰略,積極打造防范措施嚴密、社會治安穩定、群眾安居樂業、警民關系和諧的“平安社區”,以小安、積大安。
七里河區委、區政府專題研究討論,加大政策傾斜,從創新社會管理,鞏固基層政權,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城市社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出發,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公安基層基礎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區委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公安隊伍管理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區警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社區警務建設是黨委、政府基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委、政府職能向社區、農村基層延伸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將各鄉(鎮)街道、發改委、綜治、建設等部門納入成員單位,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了黨委政府掛帥、公安機關主抓、相關部門配合的良好局面,有效推進了基層基礎工作的順利開展。
按照3年規劃,區政府總預算投資2500多萬元,分期分批在全區建設132個社區警務室。新建成的社區警務室按照建成一個、鞏固一個、穩定一片、輻射一片的要求,不斷夯實硬基礎,提升軟實力,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區警務室的職能作用,全方位的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工作。
社區民警下得去 群眾呼聲聽得到
據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局長魏旭杲介紹:為整體實現全方位“嵌入式”、全面性“覆蓋式”警務對接服務模式,七里河公安分局黨委在推進社區警務中,著力在社區警務室進醫院、社區警務室進高校、社區警務室進農村上下功夫,奏響了社區(農村)警務工作新篇章。“社區民警下得去,群眾呼聲聽得到,平安社區惠民生”的新型社區警務模式逐步形成。
近年來,位于七里河區的各大醫院醫患糾紛不斷增多,病人和陪員的財物被盜、被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實際,七里河公安分局積極響應衛生部、公安部在全國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警務室的號召,率先在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建成了2個醫院警務室。堅持警務前移,及時調處化解醫患糾紛,僅今年上半年,就協助化解醫患糾紛12起,維護了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同時,相關派出所通過醫院警務室這個平臺,進一步加強了與轄區醫院的聯系,建立完善了門衛值守制度,加大了對派駐保安員的安全防范指導力度,著力維護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取得了明顯成效。3月4日,建蘭路派出所駐省婦幼保健醫院執勤點保安員根據社區民警通報的情況,加大對出入醫院可疑人員的甄別,成功抓獲1名在醫院盜竊作案的犯罪現行,查獲被盜手機2部;同月8日、21日,該執勤點保安員又分別抓獲2名盜竊現行,查獲被盜現金2570元、手機2部;4月2日,又抓獲一名伺機在醫院內作案的吸毒人員。今年以來,僅該所駐醫院執勤保安就先后抓獲盜竊現行5名,追回被盜財物總價值近萬元。
另外,針對轄區大專院校案件頻發和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日益突出的實際,七里河公安分局先后在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了2個高校警務室。今年3月份,七里河區龔家灣發生系列詐騙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報考駕校為名收取學員報名費數十萬元后逃之夭夭,受害人中,僅蘭州理工大學和蘭州工業學院學生就達100多人。社區民警積極與校方聯系,全面了解案件情況,并將收集到的線索及時提供給責任區刑偵中隊。根據這些線索,責任區刑偵中隊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于3月13日在安寧區孔家崖514號將犯罪嫌疑人唐某抓獲,當場追回教練車1輛、學員報名用的暫住證20個。案件的迅速告破,避免了更多的學生上當受騙,有效維護了學生的合法權益,確保了校園正常的教學秩序。
在鄉鎮農村,七里河公安分局按照“重點村駐警、周邊村聯勤”的模式,在中心行政村及治安復雜、流動人口較多的村設立警務室,實現了“一村一警”;其它治安相對平穩的鄉村實行“聯村一警”;暫時無條件設立警務室的鄉村,因地制宜推進“駐村聯戶”、“流動警務站”等模式開展警務工作,為實現城鄉社區警務室全覆蓋打好了基礎。
警務微博連民心 服務群眾更快捷
與此同時,今年3月份,七里河公安分局開通了新浪、騰訊警務微博,為社區民警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聯系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知道身邊社區民警的工作情況、居住地區的治安情況、發案特點、作案手法,做好安全防范,不斷提升群防群治效果。社區民警通過分局警務微博群,及時了解掌握社情動態,跟進工作措施,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與社區群眾的交流互動便捷化,解決了以往社區民警工作中上門服務家中無人的問題,為群眾解決了不少現實困難。
5月份,華坪派出所社區民警將群眾上交的一張外地居民身份證,在互聯網警務微博上發布信息,尋找失主。通過網民的參與,很快與失主取得了聯系,將丟失的身份證件送還到失主手里。6月25日,蘭州理工大學生李某在七里河公安微博留言,稱其辦理二代身份證時間已滿二月,到彭家坪派出所取證時,證件還未辦好,而他本人于7月初就要急用身份證,希望能幫忙解決。社區民警在“七里河公安微博”獲悉后,立即在網上進行回復,并與派出所戶籍民警聯系,查知其身份證件確實還未制作好,便協調戶籍民警與分局戶政室聯系,戶政室次日便安排人員專程前往省公安廳制證中心聯系,很快為李某辦理了身份證,解決了其燃眉之急。網絡警務充分體現了快捷便利的優勢,暢通了警民聯系的渠道,拉近了社區民警與群眾的關系,開創了七里河網絡警務便民利民的先河,樹立了七里河公安的良好形象。
116個“三無”小區 建成614個視頻監控
記者同時了解到:為切實遏制轄區內無人看護、無技防措施、散居居民區案件高發,尤其是盜竊案件多發的勢頭,提高動態環境下控制防范的能力,七里河警方深入推進科技強防戰略,不斷完善動靜結合、人技結合的現代治安防控體系。在技防方面,在近3年的時間里,分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在原有社會面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上,斥資1600萬元,率先在全市建成了覆蓋8個街道的監控平臺,在116個“三無”小區建設了614個視頻監控點,鋪設光纜達310.297公里,讓轄區17.4萬余人受益,實現了公安部提出的居民小區技防設施覆蓋率達到80%的總要求。在人防方面,各派出所結合警務室建設,積極整合轄區各種社會治安力量,打造了社區警務三個基礎防控網。首先是以社區民警和綜治員為主體的綜治防控基礎網;其次是以轄區單位內保人員、派駐物業小區、商場、市場的保安為主體的內部單位防控網;另外是以流動人口協管員和治保會、調解委等群眾組織為主體的社區群眾聯控網。今年上半年,七里河社區民警破獲各類刑事案件400余起,抓獲各類逃犯89名,查處治安案件2700余起;直接搜集掌握社情信息236條,化解小糾紛、調解小矛盾652件,獲取各類意見、建議70多條,有效地維護了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