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陳效衛】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司令卡拉卡耶夫上將17日在慶祝戰略導彈部隊成立51周年紀念活動上表示,俄戰略核力量必須擁有約1500枚核彈頭,以便與美國保持戰略平衡。16日,俄國防部宣布,在“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
俄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是德國媒體率先披露的。德國《圖片報》15日援引俄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透露,俄在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了至少9套伊斯坎德爾導彈。報道稱,一組列為機密的衛星照片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美國一名官員16日表示,俄在與鄰國邊界部署具有核能力的導彈系統可能破壞該地區的穩定,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都表達不安和不滿。
加里寧格勒作為俄“楔入”歐盟的一塊“飛地”,南鄰波蘭,隔波羅的海西望德國,東北部及東部與立陶宛接壤,距波蘭首都華沙400公里,距美在波蘭的導彈基地僅300多公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俄在此部署“伊斯坎德爾”-M導彈,華沙和美軍基地均在其射程范圍內。
作為俄軍“殺手锏”武器之一,伊斯坎德爾是俄軍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系統,可高精度有效摧毀導彈、遠程火炮系統、反導系統和防空系統等各種不同類型目標,毀傷威力巨大。俄導彈深入北約“腹地”,但北約有苦難言。俄國防部發言人16日表示,俄在西部軍區所轄地區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并不違反任何國際條約及協定。即使心懷不滿的拉脫維亞,也公開承認俄此舉“合法”。俄軍事科學院院士彼得羅夫斯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此舉不會像部署“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招人耳目”,但卻能隨時使美國部署在波蘭的反導系統失效。更重要的是,該導彈還可改裝核彈頭,從而大大提高威懾效果。
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寧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媒體公布這一消息的動機昭然若揭,就是讓冷戰后忘記“威脅”的歐洲民眾警覺來自俄的威脅;公布的時機更是充滿玄機,與德國組建大聯合政府以及歐盟與俄在烏克蘭地緣政治方向上的緊張關系相“巧合”。
俄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約無法立即做出反應,俄有權在自己領土上部署軍事系統,并未違反《歐洲常規武器條約》,俄部署導彈本質上只是威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