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眾最在意特權和選擇性執法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計劃生育政策做出了修訂,單獨二胎政策出臺,這一政策變動符合民眾的期待。早些時候,不少媒體報道社會撫養費政策,這一費用受到一定質疑。在各方推動完善計劃生育政策的背景之下,社會撫養費成為了下一個改革目標。
近來對張藝謀超生話題的討論,社會撫養費就是重要議題。作為名人,張藝謀超生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特權的標簽,有的人期待,按照現行的政策要求,對超生現象征收社會撫養費應一視同仁地予以執行,然而,在輿論熱議、計生部門努力聯系當事人的情況下,張藝謀本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未回應此事。名人不應有特權,不能逃脫政策制裁,在痛恨特權的心理作用下,張藝謀自然而然成為輿論的批評對象。
這是此次事件經歷的第一個階段,待張藝謀做出回應,表態愿意接受調查,事件隨之出現轉折,盡管仍然有批評者指出,“張藝謀的道歉太晚了就不像道歉了”,但當計生部門要求張藝謀如實申報相關年份的真實收入時,名人特權就成了沉重的負擔,據媒體報道,按照無錫所屬的江蘇省計劃生育條例,保守估計,張藝謀須繳納超生罰款1.6億元左右。如此巨額的罰款,即便是名人也難以承受。
一方面是法律的公正,批評者認為,張藝謀超生意味著破壞社會規則,而其長期回避此事,更是反映了一種精英優越癥。有一種聲音甚至認為,對于這種名人破壞社會規則的現象,應該加重處罰,以儆效尤;另一方面是政策的爭議,面對社會撫養費,超生者不堪重負,張藝謀面臨罰款,在法律面前,他是一個超生者,名人身份對他可能更為不利,畢竟執法部門接下來的執法都將受到輿論監督,因此對他從輕處罰的可能性不大。
對此事的討論難免出現糾結,人們既希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名人違法應及時受到追究,同時他們可能對社會撫養費政策持保留意見,希望政策松動甚至革新。問題是,如果強調法律的公正,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社會撫養費政策,這導致很多人對此事的立場搖擺不定。
演員劉佩琦“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精英該多生”這樣的表態容易受到攻擊,也必然傷及普通民眾。與之相對,很多人在糾結心態的影響下,仍然傾向于批評張藝謀過去的“超國民”待遇,有媒體批評稱“其實公眾最在意的不是超生,而是特權和選擇性執法”,這代表了很多人的價值立場。在輿論的壓力下,接下來張藝謀很可能要繳納巨額罰款,只是,社會撫養費爭議依舊,由于它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即便公平執法,人們對此政策的批評與質疑仍然不會消退。
原文鏈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03/c1003-23732428.html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