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9月19日電 昏暗的燈光、嘈雜的講話聲和振聾發(fā)聵的音樂,酒吧招待要在如此環(huán)境中服務,難度可想而知。這一工作可否由機器人來完成呢?近日,德國科研人員推出一款人工智能機器人,嘗試完成這項任務。
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心理學前沿》在線雜志上發(fā)表了這一研究報告。他們的機器人名為“詹姆斯”,這個名字實際上是“聯(lián)合行動多模式表現(xiàn)系統(tǒng)”的英文字首所寫。它的“腦袋”是一臺大大的平板電腦,上面顯示著一雙卡通式的大眼睛,可以與顧客面對面地眼神交流。
目前,該機器人招待的外形還有些簡陋,它必須固定在吧臺后面,僅有一條金屬臂膀。但神奇之處在于它能接受客人的眼神和肢體信息,并用金屬臂膀和有四個指頭的手掌為客人取飲料。
這款機器人是歐盟“聯(lián)合行動多模式表現(xiàn)系統(tǒng)”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研究讓機器人擁有社會化智能行為,而這些行為是人類習以為常的。在嘈雜的酒吧環(huán)境中,機器人不能從聽覺中獲得信息,而必須學會理解人類的肢體語言。
科研人員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客人在酒吧點飲料的過程,發(fā)現(xiàn)很多與人們原有觀念迥異的現(xiàn)象并把這些信息編成軟件,供“詹姆斯”判斷客人是否需要點飲料。
比如,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15名翻錢包的客人中僅有1人會表示有意點飲料,朝吧臺招手示意的25人中僅有1人是想點飲料。事實上,超過90%的客人在需要點飲料時,會徑直坐到酒吧臺前直面服務員,這是最有效且最常見的肢體語言。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不愿點飲料的客人會本能地回避這些行為。他們會下意識地與吧臺保持距離,或者轉身與朋友交談聊天。只有當軟件系統(tǒng)確認客人想要點飲料時,“詹姆斯”才會有禮貌地詢問:“您要點什么?”當然,插隊加塞在“詹姆斯”這里是行不通的,因為它會記住每位顧客進入其“視線”的先后順序。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