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7月21日至22日,保監會舉辦保險業深化改革研討班,從此次會議傳出的消息顯示,保險行業改革創新又一次走在金融領域的前列。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保險改革開放的程度最高。但是,近兩年,保險放慢了發展步伐。要扭轉現狀,路徑只有一條,改革創新。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大調整、社會大變革、技術大創新、市場大競爭,保險業所處的時代前所未有。認清現狀,轉變傳統思維方式,才能以更大勇氣和智慧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明確表示:保險業市場化改革,該放的要堅決放開,抓緊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資金運用機制、準入退出機制。在商業模式方面要加大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管理創新力度,跟上世界保險業發展的時代步伐。拓寬服務領域要找準著力點、突破口、實現路徑,推動養老、農業、巨災和責任保險等促進關系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的新發展。
“改進監管方面要管住管好該管的,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和分類監管,完善監管處罰制度,提高制度執行力。”項俊波說。
大資管時代到來,金融業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保險業的競爭,已經不僅局限于行業公司之間的競爭,還要擴展到金融體系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競爭。
保險業市場化改革,該放的要堅決放開,抓緊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資金運用機制、準入退出機制。在商業模式方面要加大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管理創新力度,跟上世界保險業發展的時代步伐。
【投資】
積極發展另類投資 打造長期資產池
保險產品賣不過銀行、信托等理財產品,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人們在不厭其煩地比較相互收益高低。盡管,保險人一再強調,賣的是保險保障,但百姓真不太買賬。
在市場大競爭時代,保險是單純的姓保,一定要回歸保障,還是可以有更多其他的路徑服務社會民生?
近日,來自保監會閉門會議相關信息顯示,保監會更大更徹底的創新推動,將體現在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機制創新上。最關鍵的是要積極發展另類投資業務,打造保險的長期資產池。并將資產池流動起來,盤活存量,建立資產交易場所,建立一個登記中心和行業管理平臺,即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
建立市場化資金運用機制
權威數據顯示,保險資金力拓另類投資領域,預計今年底另類投資規模達7000億元,到明年要超過萬億元。目前,另類投資資產平均期限在7年以上,年化收益率約6.5%,這類投資有助于解決保險資金長期存在資產負債錯配問題。
去年10月份以來,保監會推進多項保險資金投資新政,推動市場化改革。今年2月,保監會又將保險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由備案制改為注冊制,加快了險資另類投資的步伐。從未來發展看,這方面投資占比還將提高。
“大資管時代到來,金融業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保險業的競爭,已經不僅局限于行業公司之間的競爭,還要擴展到金融體系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競爭”,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閉門會議上明確表示。
“建立市場化的資金運用機制”,正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明確未來保險行業市場化改革創新中要建立的三大市場化機制之一。
險資投資未來路更多更寬
一位參會人員表示,建立市場化的資金運用機制,最為重要的是從思想上徹底明確保險的屬性。
“保險業轉型升級,涉及一個基礎性問題,就是如何定位看待資管型保險的屬性和定位,其核心是資管型保險能不能歸屬于保險的范疇?要不要發展?由于這類業務的投資屬性強且與其他金融產品有替代性,老百姓在購買此類保險時,越來越看重投資回報,而忽視或者淡化其保險屬性”,來自保監會閉門會議相關官員表示。
顯然,在明確“保險產品要姓保,但理財與保障不沖突,現代金融理財是主流業務”這種特征后,建立市場化的資金運用機制才更加順暢。
據悉,保監會將在轉變監管方式、簡政放權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在保險資金投資比例、投資范圍、投資方式等領域實行更大、更徹底的開放;同時,在防范風險方面出臺更有力、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將探索保險資金運用的新監管模式。逐步實現在制度框架下,公司投資自主決策,行業性產品的募集和投資由行業協會自定標準、自行注冊、自律監督。而保險監管將更注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對越過紅線的公司,要保留干預權,并依規處罰。
【交強險】
完善經營模式 扭轉“雞肋”局面
車險占比7成的產險業,在保監會鐵面監管高壓無序競爭下,行業出現幾年有利潤增長的好日子。但是,有一項始終是“雞肋”,即“不盈不虧”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實施六年半,虧損高達173億。
作為首個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實行的險種,交強險境遇十分尷尬。如何求變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問題。來自保監會閉門會議的信息顯示,保監會將積極推動完善交強險制度,推動修改交強險條例,完善交強險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交強險信息披露工作。
產險全面贏利交強險獨虧
權威數據顯示,目前,各產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50%,是保監會實行償付能力監管首次全部達標。到今年6月底,產險業總資產達到10376億元,同比增長23.4%,高于業務增長6.7個百分點。去年實現凈利潤256億元,增加21億元,增長9%。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6億元,同比增加33億元,增長20.8%。
但是,在整個行業趨好的環境下,首個政策性保險面臨困境。自2006年7月1日交強險實施以來,覆蓋面不斷擴大。其承保的機動車數量從2007年的6178萬輛增加至2011年的1.1億輛,累計承保機動車4.6億輛次;累計賠付2521億元,處理事故賠案6990萬件。
另據統計數據顯示,交強險累計承保虧損達287億元,投資收益累計為114億元,兩者相抵后,累計經營虧損達173億元,經營利潤率為-5.2%。
不僅中資公司陷入虧損境地,剛進入的外資保險公司也出現虧損,不僅出單少,賠付率還高。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國富在2013年兩會提案中解析,交強險業務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受人傷賠付標準上升、零配件價格及維修工時費提高等影響,案均賠款逐年上升,2011年案均賠款較2006年上升57.3%;其次是交強險輛均保費逐年下降,2011年輛均保費較2006年下降8.9%;再是交強險的投資收益自2009年起就難以彌補承保虧損,2009至2011年承保虧損分別為29億元、72億元及112億元,考慮投資收益后,經營利潤率分別為-4.8%、-9.6%及-10.1%。
推動交強險改革
業界專家認為,交強險經營模式不明確。“前端政府定價,后端市場經營”,這使得市場經營主體地位不明,政府、企業、監管機構的責任義務界定不清,保險公司難以做到“不盈利不虧損”,而且“不盈不虧”這種說法本身,就缺乏市場化的原則。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教授王緒瑾建議,根據我國保險市場現狀,對交強險保費調整要審慎,可適時采取減免交強險營業稅,對經營貨車、拖拉機等高成本、高賠付車種給予一定補貼等措施。
來自閉門會議的權威信息顯示,交強險改革,“從短期看,要研究建立區域費率制度,并適時調整交強險的責任限額和費率水平,進一步完善調節機制,規范診療和傷殘鑒定標準等,完善救助基金等相關配套制度”;“從長期看,要從根本上解決交強險面臨的諸多問題,需要對《交強險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修改”。
【發展改革】
保險服務城鎮化指導意見有望年內出臺
具有金融屬性的保險行業,將以“大保險”姿態,融入國家未來發展改革戰略中。記者獨家獲悉,保監會正在制定保險行業服務城鎮化指導意見,有望年內出臺。
一位接近保監會的人士表示,正在制定中的保險行業服務城鎮化指導意見,有望推動保險機制嵌入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新一屆領導人發展改革經濟社會“新四化”中的重要一“化”。高層對此的表述,更多的是人的城鎮化。將保險機制嵌入國家戰略頂層設計,成為保監會正在制定保險行業服務城鎮化指導意見的著眼點和出發點。
其實,保險服務在人的城鎮化進程中,天地廣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近日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是為了吸引投資,而是要改革,主要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預計今年年底將出臺改革政策。
“我想城鎮化的內涵就兩個,一是農民工市民化,第二個就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李鐵說。
“大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屬性,將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再造一個內涵和外延都超越以前的新天地。據悉,保監會將重點推動保險業在關系全局的“五大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此前清晰解讀“五大體系”為:一是要在完善現代金融體系中發揮作用。國際上保險和養老金資產占金融總資產的平均比例一般是20%,但我國的比例僅為5%左右,發展空間仍然巨大;第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第三,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障體系;第四,在防災、減災體系中發揮作用;第五,在完善社會管理體系中建功立業。
據悉,保監會將在城市居民養老、醫療、教育及新產業基金聚集發展等方面,充分利用保險機制,支持新型城鎮化,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新領域進入的力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目前行業在成熟領域主體扎堆,過度競爭,但在新型領域缺乏關注,發展乏力,市場過度供給和供給不足同時存在”,保監會官員在保險改革創新閉門會議上表示。
下一步,保監會將在眾多領域推動改革創新。包括在法人主體監管上,堅持市場自主和監管引導,積極推進建立適度競爭、充滿活力的市場體系;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人的和諧生態建設中,建立不同的保險試驗田;推動新型保險類別的保險公司成立,等等。
【人身險】
探索差異化監管政策
在銀行業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的同時,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也積極推進。近期為各大媒體報道的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改革方案已獲國務院通過,將很快公布。壽險費率一旦放開,意味著監管也將發生變化。記者從7月21日至22日召開的保險業深化改革培訓班閉門研討會上獲悉,人身保險監管方式的改革,將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探索對大中小公司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一位參加會議的人士透露,保監會將探索對大中小公司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獎優罰劣,優勝劣汰。“力度真的很大,超過我們預期。如保監會明確表示,對于一些專業化差異化,敢于改革創新的工作應在機構設立、產品備案,跨區域展業,甚至償付能力要求方面給予更多優惠,鼓勵和支持其創新發展。”
據悉,除了完善非現場監管制度,保監會還將重點監管系統重要性人身保險公司等法人機構的系統性風險及其趨勢,對其進行全方位、全流程監管,防止因經營不善而形成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
“放松管制,加強監管”,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此次閉門會議上明確的改革創新的市場化監管方略。
放松管制是為了讓企業主體更積極適應整個大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充分調動自身發展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但是,放松管制不是不管,而是要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要加強監管,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出現。
據了解,為了與時俱進,除了現場監管,保監會將更多采取非現場監管制度,通過有效的制度體系建立,可以直接便捷有效及時動態掌握情況變化,提升效能和監管力度。
在充分發揮公司能動性積極性之時,除了對公司加強監管外,對人的監管更為重要。
來自閉門會議的消息顯示,保監會將強化高管人員管理責任,對出現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公司高管,一律禁止其在公司間流動,從源頭上防止“帶病”上崗。
盡管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但未來10到20年仍然是保險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保險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保險業巨大發展潛力的格局沒有變”,項俊波擲地有聲地指出。
在監管環境營造適宜環境下,如何出招,要看保險公司自己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