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施“最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后面基本上沒什么問題了。”分眾傳媒(FMCN.NASDAQ)高級副總裁嵇海榮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5月底之前完成私有化后,再就是計議之后的發展方向了。
北京時間4月29日晚間,分眾傳媒宣布,當天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已投票通過了私有化提議,持股股東中大約為99.5%的投了支持票。最終私有化價格定為每ADS(美國存托股票)27.5美元。
這項交易對分眾傳媒的最大估值約為37億美元,收購分眾傳媒的投資團體包括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以及其聯合的方源資本、凱雷、中信資本、CDH Investments和中國光大。
之前,業界最擔心的無外乎兩方面情況:一是27.5美元的私有化定價偏低會影響私有化進程甚至致計劃破產;二是這筆巨大的交易毫無疑問也需要巨大的融資,能否順利籌集到資金也會對交易造成影響。此外,還有傳聞稱,分眾傳媒私有化的融資情況并不理想,稱借貸方目前只承諾了10.75億美元貸款總額的2.5億美元給以凱雷為首的收購財團。
不過,嵇海榮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融資問題全部解決,銀行資金也已經到位。此前最擔心的投票也解決了,之后應該沒有什么阻礙了。”
眼下,分眾傳媒在私有化之后何去何從成為業界最關心的問題。
業界猜測,私有化只是分眾傳媒的戰略第一步,擅長資本運作的江南春很有可能會將公司重新包裝上市獲取回報,A股或者H股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股分析師則對本報記者分析稱,分眾傳媒回歸A股根本不現實,A股要求企業是內資結構公司,分眾目前為境外結構公司,上市流程復雜,準備時間也長,而且A股一直跌跌不休,資金已大量出逃。如果以紅籌股形式在H股上市,審批速度較快,再融資相對便捷。
不過,分眾傳媒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先退下來再看情況而定,其實公司短期并未考慮轉板再上市,反而是想推出一些新業務。
目前,分眾的核心業務為商業樓宇聯播網(包括影院廣告網絡)、電梯海報框架網絡與賣場終端聯播網;非核心業務則為傳統戶外大牌。隨著互動屏幕的推出,分眾正朝著互動城市媒體網絡的方向嘗試。
另有相關人士分析,分眾有可能會加強戶外視頻刊掛主業,同時在移動互聯和促銷廣告上進行一些新嘗試。比如,在移動電商領域,去年,分眾傳媒、聚劃算、支付寶宣布將聯合進入O2O市場,讓消費者可以通過裝有支付寶客戶端的手機拍攝二維碼,在分眾顯示屏前購買聚劃算上的商品和服務。
“從去年起,整個廣告市場的形勢都出現了一定下滑。特別是,樓宇廣告市場現階段飽和度較高,靠終端規模拉動十分有限。目前,移動互聯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如果分眾不在這個領域有所打算,傳統業務也會受到移動互聯市場的分食。”上述分析師說。
事實上,分眾也曾在移動互聯領域嘗過苦果。分眾之前推出的Q卡之所以夭折,就是被認為這種模式和移動互聯大潮逆向行駛。Q卡的本意是通過加裝的小屏幕和Q卡作為媒介,讓消費者現場領取優惠短信,引導觀看廣告屏的消費者到終端門店消費。但在移動互聯逐漸興起的過程中,人們根本不愿意接納這種復雜的模式。
分眾傳媒前不久發布的財報顯示,2012財年其總凈營收為9.275億美元,比2011財年的7.865億美元增長18%,總體來說,符合預期。去年第四季度,分眾總營收2.502億美元,凈利潤7670萬美元,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