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但是,卻有一些市民在睡夢中被凍醒。“感覺越來越冷,起來一摸暖氣片竟然一片冰涼。”家住二熱十字嘉峪關南路10號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家中溫度不到10度,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家里有小孩也有老人,沒辦法只能將空調打開。”
原來,1月5日零時左右,國電二熱電廠2號機組設備因故障停止運行,致使二熱管網一次網供水溫由106攝氏度下降到70攝氏度左右,二次網供水溫由55攝氏度下降到35攝氏度左右,導致二熱管網供熱的區域低溫供熱。
據了解,為保障住戶家中暖氣溫度,市熱力總公司啟動了四組應急調峰熱源,保證200多萬平方米的供暖質量,其余二熱管網范圍內300萬平方米住戶供熱均受到影響。
緊急搶修6日中午排除故障
隆冬時節停暖,幾十萬住戶挨凍。接到設備故障的消息后,市長袁占亭第一時間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副市長俞敬東立即帶領市建設局、市熱管辦、市熱力總公司等部門趕赴現場,督促設備搶修工作。國電二熱電廠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保證1號機組正常運行。同時立即開展了2號機組搶修。
6日下午,記者從國電二熱電廠獲悉,當日12時前,2號機組故障排除,緊接著開始注水打壓,下午3時開始點爐、沖轉、帶負荷對外供熱。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市熱力總公司,一負責人稱:“因為溫度變化大,所以我們的技術人員及各熱力站工作人員都在巡查二熱管網,以防發生因壓力變大而造成的事故。”
當晚10時30分,記者再次與國電二熱電廠取得聯系,得知電廠出水溫度已由原來的30攝氏度提升到72攝氏度。由于整個管網內有6000多噸水,恢復到故障前的溫度預計到7日上午。
5年3次事故國電二熱電廠設備超期“服役”
也許人們對2008年12月份連停6天暖的事件還記憶猶新。當年12月17日到22日,國電二熱電廠1號鍋爐結焦,致使二熱管網供熱區域因熱源故障,發生了蘭州市最大規模停暖事件。
2011年12月9日上午8時,城關區大部分地方再次停暖,原因是國電二熱電廠2號機組設備出現故障,近半個城關區居民不得不在嚴寒中挨凍。
在今年的小寒這一天里,國電二熱電廠2號機組設備再次出現故障,市區二熱管網供熱范圍內300多萬平方米的區域內住戶家中再次降溫,人們在夢鄉中被凍醒。
國電二熱電廠的鍋爐總是在最寒冷的時候“撂挑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國電二熱電廠始建于1987年,1、2號機組分別于1989年12月、1990年12月相繼投產發電,1991年開始對外供熱,肩負著全市540萬平方米永久性建筑物冬季供熱的職責。目前,公司兩臺410噸鍋爐和供熱設備已高負荷運行20多年,設備老化嚴重,實際供熱面積已遠遠超出機組設計的承擔能力。在沒有替代熱源的情況下,任何一臺設備發生異常都會影響到對外穩定供熱。“所以說,國電二熱電廠設備超期‘服役’問題嚴峻,就連一些配件都是‘老兵’了。”供熱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每年的12月、次年的1月,都是全力供熱的時候,所有的鍋爐都要滿負荷運轉才能在嚴寒的天氣中保證供熱質量。但是,一旦加足馬力,這些超期‘服役’的設備就有些吃不消了。”
全面加快“上大壓小”改建項目籌建
記者在國電二熱電廠采訪時曾了解到,為保證今冬明春安全供熱,該公司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去年先后籌措資金550多萬元,對兩臺機組主輔設備進行了擴大性小修,對影響供熱安全的主要設備進行了大幅度的技術改造,全面提高供暖系統設備可靠性。
該公司負責人說:“在設備嚴重老化的情況下,雖然我們已采取了各項安全措施,啟動了應急預案,但實現冬季大負荷穩定供熱仍然存在很多隱憂,壓力巨大,我們供熱企業也是如履薄冰。要破解我市供熱老大難問題,關鍵是加快高效可靠的熱源點建設。目前,公司正按照省市政府和國電甘肅公司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快‘上大壓小’改建項目籌建,兩臺35萬千瓦新供熱機組已經在國家發改委層面申請報批,有望今年動工建設。”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