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這話說得似乎并不那么有底氣。因為就在4天前的12月13日,中國飛機首次進入釣魚島領空巡航;緊接著,14日,中國海監船巡航釣魚島附近海域;16日,中國漁政船“漂進”釣魚島12海里范圍內,停留近一小時。
過去這一周,中國對釣魚島進行了海、空全方位立體巡航,宣示主權的意味強烈。
“我們家的東西,自己常去看看,怎么了?”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強對《青年參考》記者說。
法國《費加羅報》則分析稱:習近平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雖一個月,已表現出不同的強硬作風,就任后多次強調“民族復興”,并在視察廣州戰區時要求部隊作好“軍事斗爭準備”。
“我們家的東西,常來看看怎么了?”
12月13日早上7點30分,兩名中國飛行員駕駛著海監編號為B-3837的Y-12飛機,搭載著5名中國海洋局海監大隊工作人員,從舟山基地出發。9點40分,Y-12飛進了釣魚島以南約15公里處的上空。
日本海保巡邏船發現這架飛機后,發出無線電警告,要求中國飛機飛離“日本領空”,遭到中國飛行員果斷拒絕。隨后,日本海上保安廳將此事向防衛省進行通報。
據《日本時報》報道,日本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的8架F-15戰機和一架E2C預警機于是緊急升空,打算“應對”中國飛機。但由于日本安防在沖繩島上的雷達不夠“給力”,當日本戰機趕到時,中國飛機已在釣魚島領空盤旋飛行了28分鐘,完成空中巡視、拍照等任務后,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于這一行動,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感到“極其遺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則表示這“非常正常”。
第二天,對中國飛機巡航耿耿于懷的日本還沒回過神來,另一條消息又登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首頁。
14日上午8點半左右,中國4艘海監船和一艘漁政船駛入釣魚島黃尾嶼以北海域,呈一字縱列反復巡航長達6小時,日本巡邏船只好跟蹤和監視。
而時隔2天后,據共同社消息,16日上午7時40分左右,正在釣魚島海域巡邏的中國漁政206船“好像被海潮推送一樣”,“漂進”了“日本領海”。50分鐘后,這艘船啟動引擎,自行離開。
“我們家的東西,自己常去看看,怎么了?”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強在接受《青年參考》采訪時說。他認為,中國已多次宣布、重申對釣魚島享有領土主權,最近在釣魚島的動作不僅“符合邏輯”,也體現了中國政府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態度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再“正常”不過。如果不把這種動作“常態化”,反而在某種程度上“食言”了。
在劉強看來,這相當于告訴全世界,不要小看中國維護釣魚島主權的決心和意志。
法國《觀點》報稱,中國正用自己的方式和智慧在釣魚島問題上一點點收緊,但每一步都深思熟慮,既大膽強硬,又不至于激化矛盾。
美國的國際新聞網站“環球郵報”分析稱,中國選擇在新領導班子上臺后、日本大選前這一“微妙時機”采取行動,可能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說,日本戰機“攔截”中國海監飛機幾小時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命令世界上最大的軍隊做好打贏“局部戰爭”的準備。
在法國《費加羅報》看來,習近平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雖一個月,已表現出不同的強硬作風,就任后多次強調“民族復興”,并在視察廣州戰區時要求部隊作好“軍事斗爭準備”。
“誰擁有這座島嶼,中、日兩國正在攤牌”
13日下午,日本政府緊急開會,召集官方長官藤村修、外相玄葉光一郎以及防相森本敏,共同商討對策。首相野田佳彥指示:“務必進一步保持緊張感,對中方舉動進行警戒監視。”
日本外務次官河相周夫則同時緊急召見中國駐日大使館官員,稱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抗議中國飛機“侵犯領空”。對此,中國官員反駁稱,釣魚島是中國領土,不接受日方抗議。
眼看就要下臺的野田生怕“晚節不保”,14日當天宣布將部署預警機到釣魚島海域,還向美國購買早期警戒雷達,以應對所謂“中國威脅”。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分析稱:“關于誰擁有這座島嶼,中日兩國正在攤牌,這可能會破壞他們的雙邊關系,甚至導致戰爭。”
《朝日新聞》在14日的一篇社論中表示,中國飛機的進一步“入侵”會導致兩國間的領土爭端進入一個“極度危險的新階段”,“可能導致兩國之間爆發武裝沖突”。日本TBS電視臺則認為,中國的舉動至少給日本政府修憲和增強“國防力量”,“提供了一個再適合不過的由頭”。
加拿大《國家郵報》分析稱,日本政府的右傾化將更加明顯,中日之間的緊張局勢一觸即發。
《洛杉磯時報》則擔心,自民黨的回歸會加劇釣魚島之爭,因為自從當上自民黨總裁以來,向來以“保守鷹派”形象示人的安倍,在中日關系上態度越來越強硬,計劃參拜靖國神社,呼吁“放寬憲法,將日本自衛隊升級為‘國防軍’,并向釣魚島派出常駐公務員”。
英國《衛報》直言,東亞正迎來一個“緊張對抗的時代”。
安倍:“我‘當了首相,中日就會爆發戰爭’,這真是杞人憂天。”
17日上午,剛剛再次當選首相的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宣稱,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絕不退讓,“沒有談判余地”。
盡管他措辭強硬,并無軟化跡象,其實也無非是老調重彈。反倒是安倍聲稱“中國對日本經濟發展不可或缺”,流露出了對中日關系現狀的擔憂和重視。
“日本大選跟美國一樣,誰都得拿中國來說事,但上臺后還是一樣得跟中國搞好關系。”劉強如此認為。作為日本的鄰國、一個快速崛起的大國,中國在日本的對外關系中分量很重,無論誰執政,日本政府都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別看安倍嘴上說得挺狠,其實他也不愿意看到中日關系越鬧越僵”。
在安倍看來,民主黨執政3年,遭遇的與中國、韓國、俄羅斯的領土爭端,是日本外交“失敗”的體現,他將自己的內閣稱為“突破危機的內閣”。
“有民主黨的某閣僚說,‘安倍晉三當了首相,中日就會爆發戰爭’,這實在是杞人憂天。”安倍說。正如劉強所言,對安倍來說,中日關系惡化不是明智之舉,那樣的局面只能是“雙輸”,而且日本輸得更多。
劉強認為,戰爭并不可取,對安倍政府來說,最理性的反應是不要有什么動作,“不要刺激中國人民的情感”,以免在“復雜、脆弱、敏感”的中日關系上再煽風點火。
不過,如今日本政府右傾化現象嚴重,在極右翼勢力的壓力和慫恿下,安倍會不會采取更激進的手段,目前無法定論。
17日,共同社對日本新當選眾議員中454人選前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發現343人贊成修改憲法第9條,即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比例為75.6%,達到提案修憲條件。在釣魚島緊張局勢背景下,日本放棄“和平憲法”,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而在這場爭端中顯得“左右為難”的美國,“正在試圖強調其在日本防衛方面的承諾,同時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碰主權問題。”英國外交智庫查塔姆亞洲研究所的高級咨詢師約翰·斯文森萊特告訴美國的“環球郵報”網站,“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美國沒什么可做的,但肯定會焦慮。”不過,如果美國跑出來插一腳,也可能會極大地提高日本的“士氣”。
“爭端暫時不會停止,”劉強表示,“但究竟會不會進一步擴大,得看日本的態度。日本自己也會掂量、權衡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