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蛋來包煙,再拿瓶水吧,看你大熱天的也擺攤真是辛苦。”鐵蛋把煙和水遞到顧客手里,然后就不停地嘿嘿傻笑。他就是這條路上的“名人”——鐵蛋。從生下來他就患有小兒麻痹癥,勉強讀完初中后,鐵蛋就開始幫媽媽做起了生意,賣冰棍,這一賣就是30多年。如今的他已經52歲,有一個幸福的家,兩個可愛的女兒。
在鐵蛋賣冰棍的甘南路上,不論是曾經還是現在,說起他的名字,住在這條街上的人們都豎起大拇指。“鐵蛋是個好孩子,從我印象里他就和他母親一起賣冰棍,現在有老婆孩子了,還是堅守著他的這片陣地,真是不容易。”家住在甘南路的老街坊孫大爺說,“我每次路過鐵蛋的小攤子一定要買包煙之類的,他的這片地方總是人緣不斷,過來過去的人都喜歡往他這兒湊,有歇腳的,有找他聊天的,鐵蛋一天見的人多,肚子里墨水也多呢!”聽著孫大爺說,鐵蛋還是一副笑臉,然后嘴里叨叨了幾句,細細一聽他是在說“都靠街坊社區的關心,我才能活得這么快樂。”
16年前,鐵蛋組建了家庭,從此他的身上便開始有了擔子,當他第一次為人父的時候,喜悅叫他對生活更是信心滿滿。和鐵蛋妻子聊天的時候知道,原來她也是小兒麻痹癥的患者,盡管如此,兩個人還是勤勤懇懇地擺攤生活,兩個女兒都已經上了初中,早就成了他們夫妻倆的左右手,尤其是小女兒,聰明乖巧,在不耽誤自己學習的情況下,還時常幫著爸媽來推車。鐵蛋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家里的活還是搶著干,生怕累著妻子,吃飯的時候也總是先把孩子們和老婆的飯盛滿,自己才開始動筷子,在家里他總是會和女兒們不斷交流,給她們講歷史故事,前些日子他熱衷于奧運賽事,對乒乓球也是倍加喜愛。
和鐵蛋妻子聊天的時候,他總是環顧四周,好像有點害羞卻又忍不住總是好奇地想要聽聽我們在聊什么。后來他也加入了進來,開始講述雪糕的變遷。“小時候和媽媽一起賣的叫冰棍,在木頭箱子里,冰棍身上蓋上了棉被,3分的紅糖冰棍,4分的白糖冰棍,5分的牛奶冰棍,80年代以后開始有了1毛錢的雪糕,因為各家沒有冰箱的緣故,所以雪糕總是能賣的精光……”90年代雪糕漲價的同時鐵蛋也有了自己的冰柜,生意也越做越火,如今雪糕賣到了2塊錢左右的時候,人們更愿意去選擇飲料,打開鐵蛋的冰柜瞧了一下,里面的雪糕也隨著市場的“需求”減少了許多。
這么多年,鐵蛋的攤位一直沒有變動,賣的東西一直沒有變動,經商的頭腦卻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當街上的人漸漸的變少時,鐵蛋一天的工作也該結束了,小女兒幫著來推車了,一家三口緩緩地推著車子走向了他們的“世界”。憑著自己的雙手和對生活的熱愛,他撐著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