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食物的質量和口味要求較高,并且只挑選自己喜歡的吃;
3. 聽到哪里有好吃的,眼睛會立刻放出光芒,無論多遠都會想辦法趕過去吃,即使不能馬上吃到也會暗暗記在心里;
4.吃飯前,先拍照傳微博,然后再把自己吃的過程、吃完后的感想分享;微博上一切有關美食的消息都會無條件轉發;
5.覺得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邊嚷著“我要減肥”,一邊喊“我還要吃”,人生座右銘是“不吃飽怎么有力氣減肥呢!”
■相關鏈接
看看你是不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吃也有了更多的追求。而在網絡中,美食在很多論壇中都是一個熱門話題,網友們樂此不疲分享的時候,逐新求變的網友們希望尋求更生動的詞語來表述這種狂熱的追求,于是就有網友以“吃貨”形容自己。如今網友們對美食的瘋狂熱愛,已將這個詞語的意思改變,指迷戀草根美食的人了。“吃貨”目前最為廣泛的解釋就是那些特能吃,很愛吃的人,視美食為人生的一大樂事的人。網絡上有那么多迷戀美食的吃貨,那么在現實生活中被譽為“吃貨”的人們,愛美食又愛到了何種地步?讓我們來看一下“吃貨”心里真實的自白。
網友“dede”:生命中不能缺少火鍋
在一家私企上班的“dede”今年25歲,上班已經快5年了,她承認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從小我就愛吃,變成大吃貨是在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每天研究各大美食。只要是口碑好的,有人推薦的,再遠再偏僻,都必須要嘗嘗。”
“但是最愛吃的就是火鍋,每周必須要吃個兩三次。想想還是因為愛吃辣的緣由吧,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喜歡滿世界的找麻辣燙吃,現在工作在重慶,吃起來更方便了。”
“不管是在我的手機里還是微博圖片上,多數圖片都是各種美食,不過叫朋友們都嫉妒的是,不管我怎么吃,不發胖,因此便可以毫無顧忌地吃”
網友“靜聽風聲”:為了一碗面走街串巷
“我只想說,吃貨真的是會傳染的。調到這個單位后,周圍全是吃貨,上班時的話題都是下班后去哪兒吃飯好。我也跟著他們‘腐敗’了,今天吃火鍋,明天就是燒烤,后天又去日本料理,就那么點兒可憐的工資全花在下館子上了……”
“靜聽風聲”說,自己越來越愛吃了,常常為了找朋友推薦的小吃在烈日下走街串巷地尋找。今年單位體檢發現自己得了脂肪肝了,不過我會很努力的鍛煉身體,絕不會在吃的上面委屈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吃啊!”
“民以食為天”,其實說到吃,大家都有著很多的想法。曾幾何時,人們對于吃的信息傳遞主要是口口相傳,這主要是資訊不發達、信息不對稱。如今,隨著網絡等信息的多元化,讓人們有了更多了解和掌握吃信息的渠道。“吃貨”這一網絡用語被無限放大。
記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吃貨”,出現50頁的相關用戶,“微吃貨”、“蘭州吃貨”、“我們都是吃貨”……而與吃貨相關的微群也有50頁,幾乎國內每一個城市都擁有自己的“吃貨群”。群里推薦當地的各種好吃的,大到高檔飯店、酒吧,小到街邊的一個奶茶鋪、一個煎餅攤子……
微博上總是有一些美食圖文并茂,網友便會“眾矢之的”:
“好美的食物啊,太誘人了,還讓不讓人活了。”
“總是發這種圖片,減肥計劃又被破壞了。”
“每逢加班必有好的美食‘奉上’,加班的人上不起啊……”雖然“抱怨”一片,但是附帶美食圖片的微博轉發率總是很高。
如今網絡早已成了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微博、論壇只要是能被人們關注到的,總會有美食的身影,于是“吃貨”開始橫行與每一個角落,有吃的地方必定會有“吃貨”的出現,而且許多論壇也借此開展“吃貨團”的互動活動,更是為“吃貨”們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