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態經濟“鼓”了伏龍坪村民“腰包”
近些年來,伏龍坪的二營村、三營村依托皋蘭山獨特的氣候條件,擴大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打造高原夏菜特色品牌;村民們靠種菜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頭營村的村民也靠著皋蘭山的爽涼氣候和怡人風景開辟了一處處飯菜飄香,休閑娛樂的農家樂園。而這其中,街道發起組織的蔬菜協會和農家樂協會對轄區內新型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起到了全盤統籌和規范的作用。記者 童微 許麗/文 張云文/圖
種植高原夏菜 農民增收了
這個季節,走在伏龍坪的鄉間小路上,田埂邊停滿了前來收菜花的車,裝滿一車的菜花后,車主便給菜農付錢,這單生意就算是做成了。車主直接把從農田收來的菜花運送到外地進行出售,而伏龍坪的農民種植的菜花也是銷售一空,沒有聽說誰家地里的菜花沒有人收,這里的農民沒人躊躇自家地里的菜花沒銷路。
菜花種植在這里已形成規模
三營村村主任牟相明家種了兩畝多菜花,按近些天1.7元一斤的地頭收購價,一畝地能收入近萬元。據牟相明介紹,他們村有三個大隊。平均下來一口人一畝水澆地,一畝旱地,以前都是種些小麥土豆,但收入不高。“一畝地能收1000斤小麥,一斤一元錢,收入1000元左右。種菜花就不一樣了,雖然投資大一些,但就算是一斤賣上5毛錢,畝產5000斤菜花,也能賣上2500元,除去成本,也能收入一千七八元。所以,從2004年開始,大家伙都開始種菜花了,現在我們村已經沒有人種小麥了。土豆,苞谷也就是每家每戶帶著種一些,夠自己吃就行了。”據了解,目前,三營村的菜花種植面積達到500畝,一年下來,菜花總產值能達到20萬斤。
如今,伏龍坪二營村和三營村的村民的主要產業是種植高原夏菜,為此高原夏菜的價格也直接影響著農民收入和種植積極性,但目前由于高原夏菜銷售環節過多,致使農民利益受損。據了解,伏龍坪街道發展高原夏菜面臨的困難包括規模化程度低,總量較小,同時,企業帶動不強,蔬菜企業規模不大,農產品品牌受局限,并且與農戶的利益機制沒有很好地對接,缺乏誠信價格,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發揮不夠……針對此情況,伏龍坪街道經過調查研究,采取了以充分利用蔬菜協會為主要措施的解決辦法,并且及時掌握夏菜價格,積極組織三營村成立蔬菜協會,將夏菜價格合理化,使農民損失降到最低。依托蔬菜協會,村上也搞好了規劃,確定了種植品種,并按市場要求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防病、統一管理、統一收購、保證了蔬菜的購銷需求。
“農家樂”發展為協會管理
悠閑的游客們坐在躺椅上,或 品茶聊天、或打牌下棋,好一次身心徹底的放松。每每炊煙裊裊的時候,從大廚房里飄出了陣陣飯香味,擺上一桌有特色的農家飯,讓前來的 游客個個都垂涎三尺……
隨著現代旅游業從傳統的觀光游、長途游發展為生態休閑游游、近郊游、體驗游。而伏龍坪街道的頭營村就依托蘭山景區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并使其成為主導產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依靠“農家樂”走上了致富道路。在全村131戶農家中,經營戶已從20年前的三四戶,發展到現在的50戶,從業人員近200人,年創收逾200萬元。
“10多年前,我們全靠單打獨斗和零散經營,當然這也與當時的經營戶少有關,從三四戶發展到后來的10多戶,經營戶間幾乎不存在競爭;而這兩年,隨著全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在皋蘭山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著力培育新的主導產業‘農家樂’,鼓勵農民大面積經營‘農家樂’,使經營戶從10多戶增加到50戶,農戶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農家樂’生意更紅火更持久,大家都想著法兒的改善經營模式,提高服務質量,細化菜品口味。”村主任張有榮介紹說。走進張有榮家的“農家樂”,恍如走進了生態園。這個小院占地約1.5畝,高挑的大棚下,綠色植物錯落有致,數盆鮮花香氣怡人;兩幢白色的小樓,與綠樹相映成趣;幾位游客們坐在躺椅上,迎著微微的山風,聽著林間的鳥鳴,愜意地品茶閑聊。
“四年前,我湊了30萬元,花半年時間建了這個小樓、20套桌椅板凳、做地平搞綠化、購買設備等。‘農家樂’投入很大很費勁,但是想要致富就得下血本,沒這個決心開不了‘農家樂’。我們每年經營的時間也就是從5月至10月這半年時間,粗算的話會有四五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們還設有‘農家樂’協會,在協會的幫助下,也有了系統的管理模式,因此,對‘農家樂’的經營也很有信心。”張有榮說。
目前,頭營村全村現已成農家樂生態園的規模化,平均經營面積達到150平方米,主要經營有農家特色飲食、娛樂、休閑,形成特色經營。但很長一段時間,因沒有統一管理,村民處于自發的經營狀態,個體經營戶經營成本高,市場信息不暢,經營服務水平不高。特別在菜價、服務等方面與游客經常發生糾紛,嚴重影響了農家樂的聲譽,阻礙了農家樂的發展。但從2006年開始,頭營村成立了農家樂協會,它是由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對蘭山農家樂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菜價、統一服裝、統一編號,并常設投訴機構,規范化管理,規范化經營。記者在蘭山的部分農家樂看到,服務生們都已穿上了統一的服裝,由農家樂協會統一制作的菜單上面也標明了每道菜的最高限價,記者注意到茶碗的價格最高限定為10元。院墻上也掛了投訴電話號碼,如果市民在消費時發現商家要價高于最高限價時,可撥打院墻上的電話號碼進行投訴,將由協會出面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