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亞洲太平洋參考2012年8月20日報道] 印度海軍有意放棄航母滑躍甲板設計,在其第二艘國產航母上采用平甲板方案和彈射起飛系統。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44000噸的“維克蘭特”號采用短距起飛阻攔著陸(STOBAR)甲板設計,其第二艘航母,噸位為65000噸的的國產航母(暫時命名為“夏爾瑪”號)則有可能采用平甲板設計和彈射起飛系統。
負責監督和實施所有國產戰艦建造的印度海軍設計局有意在年底確認其最終需求。一位海軍設計局準將表示,已經做出放棄傳統短距起飛阻攔著陸或垂直著陸方案的決定。
海軍“海鷂”機群的服役期已經接近結束。印度現有航母包括俄制“維克拉姆帝亞”號和國產“維克蘭特”號,采用的是短距起飛、阻攔著陸甲板方案。
該準將表示,現在合乎邏輯的選擇是在下一艘航母上采用彈射起飛阻攔著陸方案,以使海軍艦載機能夠多樣化。
海軍一直想在航母上部署重型戰機。此次向彈射起飛阻攔著陸方案的轉變使其未來戰機需求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2009年,海軍在發布采購艦載機信息時,沒有明確起飛方式,但假設是采用短距起飛阻攔著陸方式。參與公司包括米格公司的米格-29K戰機,蘇霍伊公司的蘇-33戰機,達索航空公司的“陣風”戰機(可改造為短距起飛阻攔著陸型),洛馬公司的F-35聯合攻擊機,以及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峰”戰機,以及兩種概念機型,薩博公司的“海鷹獅和歐洲戰斗機海軍型。
此次轉向彈射起飛方案使可選擇方案變少,可選擇的機型包括蘇-33、F/A-18、F-35C和“陣風”戰機。
“陣風”戰機剛剛在印度空軍戰機采購案中勝出,達索公司將向印度提供126架戰機,合同金額高達120億美元。如果選擇“陣風”戰機將有助于提高印度海空軍擁有戰機的共性。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