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X-47B型無人駕駛飛機
日本時報網站1月5日發表文章稱,美國認為,隨著一些國家高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和伊朗,美國在兩個重要利益區——西太平洋和波斯灣的軍事進入能力日益受到挑戰。因此,美國計劃到2018年在太平洋的航母上部署海基無人機。美國新一代海基無人機可在距航母2500公里處行動,可使航母超出陸基導彈和戰機的打擊范圍。
最近,塞舌爾提議中國在西印度洋建立基地,為在那里執行反海盜任務的中國船只進行再補給。這可謂是中國海軍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最新跡象。但相比之下,那里還有一個更隱秘的重大發展:美國從塞舌爾、非洲之角和阿拉伯半島的機場網絡中,部署了一支由遠程遙控飛機組成的小型空軍,用于追蹤甚至攻擊陸上的可疑恐怖分子和海上的海盜。塞舌爾首都維多利亞在索馬里南端以東1480公里處。在塞舌爾和亞丁灣北部的也門,基地分子非常猖獗,造成了很大的潛在恐怖威脅。同時,索馬里海盜也擾亂了印度洋西北部的國際運輸。
美國幾架“死神”無人機使用了維多利亞的民用機場,這種發展正在改變許多亞太和西方國家的軍事和情報行動的性質。“死神”無人機可飛至遠離基地1850公里的地方,執行任務后返回基地。裝備重量武器后,“死神”無人機的航程會縮短,但能夠發射“地獄火”導彈和227公斤的制導炸彈。對無人機的日益依賴表明未來空力可能大多為無人形式,同時各國政府也在努力減少作戰傷亡,減少敵對范圍內昂貴的有人戰艦和戰機數量。
在太平洋,中國制定的戰略包括高速導彈、隱形潛艇、反衛星和網絡攻擊等,阻止敵對航母戰斗群在中國大陸或沿海島嶼的沖突中進行干涉。美國軍隊非常關注過去兩年中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武器的快速發展,美國已經授權海軍和空軍聯合,緩解中國對美國力量投射能力造成的挑戰,維持其在亞洲的同盟和軍事伙伴。華盛頓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負責人安德魯-克里派恩維奇在2010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隨著先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其他國家的應用,尤其是在中國和伊朗等,美國在兩個重要利益區——西太平洋和波斯灣的軍事進入能力日益受到挑戰。
為了趨利避害,美國計劃到2018年在太平洋的航母上部署海基無人機。據美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第七艦隊司令斯科特-范-布斯柯克中將指出:“這些無人機將成為未來我們在該區作戰的基本部分。艦載無人機系統有很大的潛力,尤其是在增加我們情報、監視和偵察行動的范圍和持久性,以及快速打擊目標的能力方面。”目前,美國航母上的噴氣戰機和轟炸機必須在距目標800公里的范圍內起飛,這會使航母位于陸基導彈和戰機的打擊范圍內。不過,美國新一代海基無人機可在距航母2500公里處行動,可使航母超出打擊范圍。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陸基無人機的部署快速增多。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大量使用無人機。雖然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抗議,但美國的無人機還是大量出現在巴基斯坦,獵殺激進分子。實際上,美國現在訓練無人機操作員的數量要多于駕駛常規戰機和轟炸機飛行員的數量。這些無人機操作員大多在美國本土的基地中工作,距飛機活動地點往往可達半個地球的距離。在無人機及其搭載的傳感器和武器的數量和精密度方面,美國都占據領先地位。目前預計美國服役的無人機有7000架,大多沒有武裝。
雖然像“全球鷹”等大型無人機可輕易飛過太平洋,并在空中停留數日,但美國大部分無人機仍為小型無人機,可手持發射,可為部隊提供戰場全天候即時影像。美國陸軍已經購買了1300架由無線電控制的“渡鴉”無人機,這些無人機與大型模型飛機大小相同。生產這些無人機的加利福尼亞的公司已經開始為美國陸軍批量生產一種新型管射、單兵攜帶無人機。除了進行偵察外,這種無人機還可以用作裝備炸藥的一次導彈,對隱蔽位置進行攻擊。小型無人機系統的電子系統正在微型化和完善,生產成本在降低,能力在增強。一架“渡鴉”無人機的價格現在約為56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用于進行偵察和攻擊的“捕食者”無人機成本至少為500萬美元,每小時的飛行成本為5000美元。“捕食者”無人機與有人輕型飛機的大小相近。
目前,有50個國家已經購買或建造了無人機,大多用于進行偵察。澳大利亞政府計劃從美國購買7架高海拔、長航時“全球鷹”無人機,預計成本高達20億澳元。反對黨要求增加到15架。日本和韓國也在與五角大樓就大量購買“全球鷹”進行對話。以色列和中國也在積極研發和銷售無人機,俄羅斯、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類似計劃。
批評人士認為,無人機的擴散可能會導致外國領空出現未授權行動、造成平民傷亡和附屬破壞、惡化國家間關系,最終這一技術可能會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雖然存在這些風險,但無人機發揮的軍事和偵察作用仍在不斷擴大。一家跟蹤防御和航空市場的企業指出,未來十年全球無人機研究和采購項目的開支預計超過940億美元,其中90億美元將用于遠程遙控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