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電 “鳴沙”這種幾近消失的奇特自然現象近日在科研人員的技術支持下“復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屈建軍研究員經過近20年的實驗研究,提出影響鳴沙發聲的根本原因在于沙粒表面多孔的物理結構,并通過對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景區沙坡頭啞沙的科學恢復,首次對鳴沙實現了人工再現。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目前已“入住”沙坡頭風景名勝區沙漠博物館內。
據屈建軍介紹,在沙坡頭風景名勝區沙漠博物館內,當游客穿著特制的木屐踩在經過處理的沙子時,沙面就會發出一陣陣好像狗叫一樣的聲音。“這與在美國夏威夷群島的高阿夷島上‘犬吠沙’現象一致。游客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親身感受鳴沙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
所謂鳴沙就是會發聲的沙子。鳴沙又稱為響沙、哨沙或音樂沙,在海灘和沙漠中常有分布,尤以沙漠鳴沙最為罕見。據史載,聽鳴沙、滑沙早在西漢時就成為敦煌居民慶賀端午節的一種重要的民俗活動。如今鳴沙也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鳴沙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寧夏中衛沙坡頭、甘肅敦煌市鳴沙山、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五峰鳴沙等地。在國際上,中亞地區的卡拉庫姆沙漠、蘇格蘭愛格島沙地等地也發現100多處鳴沙。
由于人為不合理的過度滑沙和自然環境的變化,現今包括寧夏中衛沙坡頭、甘肅敦煌市鳴沙山在內的多數地區的鳴沙已喪失發聲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