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老紅軍陳棣華今年106歲。采訪時,他正在病房里看電視,體弱、耳背,寧靜、安詳。記者為他拍完照片,和他兒子陳湘寧取得聯系,得知些許信息。陳棣華出生在湖南平江一個佃農家庭,租地主10畝薄地維生。有一年糧食歉收,父親懇求地主少交兩擔糧,地主非但不肯,還放出惡狗咬人。母親帶著他討飯、挖野菜草根充饑。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小小年紀就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18歲時被選為村農會主席。1932年1月參加紅軍,身經百戰,多次死里逃生?;春鹨壑兴螆F政委,部隊遭敵上千發炮彈轟擊,一發炮彈就掉在他面前,卻是啞彈沒爆炸。又一次,他坐在石頭上看作戰電報,一發迫擊炮彈落在他兩腿之間,沒爆炸,又是啞彈。
圖2 劉洪才,102歲,耳聰目明,胳膊有勁,個子不高,說起話來聲如洪鐘。
1932年鄂豫皖紅軍入川時,劉洪才的父母親分別任當地的蘇維埃主席和婦女部長,后被害。弟妹逃散。孤身一人的他于1933年9月參加了紅軍,在紅31軍93師當戰士、宣傳員。聽說他在抗日戰場上和日本兵拼過刺刀,記者問他當時的情形。一提打鬼子,他激動起來:“山西遼縣戰斗中,我當排長帶兵守陣地,子彈打沒了。日本兵嚎著‘呀!呀!呀!’殺上來,一個日本兵挺著三八槍對著我的胸膛刺來。老子一撥挑開刺刀,一個突刺,戳進鬼子的肚子。剛收拾了這個日本兵,‘呀!呀!呀!’又上來一個,老子又把他收拾了,繳了兩支槍。日本鬼子有啥子,吼得兇。”
圖3 在成都軍區總醫院病房,記者采訪了86歲的老紅軍向軒。他是賀龍的外甥,7歲參加紅軍。他說:“媽媽賀滿姑英勇就義后,大姨媽賀英從監獄中救出我,兩歲就教我打槍。1933年5月,賀英被叛徒出賣,中彈犧牲。臨死前把我叫到面前說,‘找大舅,找紅軍,報仇!’我找到賀龍,就在司令部當了勤務員,長征中背著小手槍跟著部隊跑。”
向軒在解放戰爭中當工兵連連長。他說:“1948年參加荔北戰役,率工兵連打敵人工事,用拋射法發射炸藥包,用改裝的土炮轟擊敵人的工事,把敵人打垮。戰斗中遭敵槍榴彈還擊,我右眼被打瞎,脖子、背、腰、屁股、膝蓋、右腳面等26處受傷,至今還有彈片在體內。”
圖4 90歲的老紅軍王扶之在戰爭年代是一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自豪地告訴記者,紅軍時期,他參加打了3個比較有名的仗:勞山、直羅鎮、山城堡。他從當營長至師長,指揮部隊共打死、打傷和俘虜國內外敵人20000多人??姑涝螒鹨郏沃驹杠?9軍115師師長,設在山洞中的指揮所被美軍飛機炸塌,志司宣布他陣亡,并為他做好了棺材。3天后,官兵發現從塌洞中飛出蒼蠅,猜測可能還有活人,便繼續挖掘,終于把他救了出來。王扶之把為他準備的棺材給了在洞中采訪犧牲的人民日報記者。
圖5 今年3月16日,在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我們見到了在鄉失散女紅軍黃玉榮。1929年,13歲的她參加紅軍,1931年入黨,在中華蘇維埃江西省政府婦女部任干事,負責支前、擴紅、優待紅軍家屬等工作。她給我們唱起了紅軍的歌:“戴起大紅花,就是頂呱呱;工農去當兵,保國又保家!”她自豪地說:“我還見過毛主席。”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沒有糧食吃,跟不上隊,部隊動員婦女先回來,她就換了老百姓的衣服回到家。
她身體尚健,聽力差,但口齒清楚。她指著身后的房子說,去年冬天,“兩紅”人員危房改造,政府補助4萬元,房子正在修,她在享共產黨的福。
圖6 94歲的老紅軍張生榮,身體健康,健談。家鄉在江西于都,他父親1927年參加了地下黨。1929年,村蘇維埃政府成立,9歲的他參加了兒童團,12歲那年3次報名參加紅軍,終于如愿。15歲時參加長征,在紅一軍團1師司令部特務連任號手。他說:“1935年5月25日上午9時,在四川石棉縣安順場,1團組織18勇士搶渡大渡河,我和全師的號手一起吹響沖鋒號。5月24日夜,紅1團在楊得志指揮下消滅安順場守敵,立即組織渡河。大渡河水好急,對岸有敵人碉堡封鎖渡口。我軍神炮手兩發迫擊炮彈就把碉堡打塌。18勇士沖上對岸,占領渡口。政委肖華當時就站在南岸河邊,領著我們吹沖鋒號。”
圖7 躺在病床上的紅軍戰士吳大奎患冠心病、腦梗塞、糖尿病、青光眼、白內障,已入院8年,有聽力,有思維能力,語言含糊不清。從他的陪護嘴里得知,他早年參加紅25軍,跟著徐海東長征到延安。作戰中頭部4次受傷,腿部曾中4彈。1947年2月被華野3縱授予“三級人民英雄”榮譽稱號。記者問他的戰斗經歷,他用手比劃,口中含混不清地說道:“腦袋打壞了,腿打壞了……淮海戰役……孟良崮……打游擊……打日本鬼子……打炮樓。”指著腿比劃:“槍打的,炮打的……”
圖8 老紅軍鐘明從于都出發,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全程。2012年3月15日,在江西省于都縣中央紅軍出發地紀念園雕塑前,鐘明激情講述了紅軍開始長征渡河的情景,他說:“于都河寬600米,水深1-3米。過河要搭浮橋,當地老百姓把木板、門板貢獻出來,一位老人把自己的棺材獻了出來。”
鐘明1933年入伍后,在中央蘇區6師衛生隊當衛生員、衛生班長,后到紅1軍團后方醫院當護士。部隊打寧都草鞋崗,戰斗失利,重傷員多。紅軍醫院非常困難,有點飯先給傷員吃,工作人員餓著。繃帶洗了一次又一次,反復用,棉花成了砣,用石灰水煮,用棒子捶,把血水濾掉洗凈再用……
圖9 老紅軍許軍成安詳地躺在南昌94醫院軍干病房的躺椅上,眼睛弱視,聽力差,血壓高。采訪中,許老講述了他的戰斗經歷:紅軍時期他給徐海東當通信員,一次夜行軍跌下山崖,幸被小樹掛住,右腿掛傷,露出骨頭。徐海東把他抱上馬背,讓馬馱著他行軍。紅軍長征后,他留在南方堅持了3年游擊戰爭。戰斗失利后,他們躲進深山,白天藏起來,晚上出來挖野菜充饑。最苦的時候,他和20多個傷員天天吃野菜,一個月沒進一粒米,靠互相照顧度過艱難。許老身上創傷十幾處,背部被崩進了幾塊彈片,右腿貫通傷。受傷20多年后的1956年,他才到南京動手術,把背部的彈片取了出來。
圖10 99歲的老紅軍張力雄,身體硬朗,耳聰目明,聲音洪亮。他年少時在家鄉參加農民暴動,參加紅軍后經歷了第四次、五次反“圍剿”,長征中3次翻越大雪山。身經大小300多仗。1936年,他任紅軍西路軍第5軍45團政委,率部參加了高臺大血戰,被炸傷。部隊失利后,他化裝成農民,幫人扛活、要飯,輾轉千里,回到延安。
他是紅軍戰士學文化的標兵。當兵前,他曾讀過半年書,以后一邊打仗一邊學習,在戰壕里用刺刀練字,槍不響就寫字,槍響了就戰斗。長征途中學文化,前面戰友的背包上寫著:前進、宿營。
圖11 4月7日,記者在陜西省志丹縣保安鎮麻地坪村退伍紅軍老戰士苗巨明的窯洞里采訪了他。1935年,劉志丹在家鄉鬧紅,成立蘇維埃政權。13歲的苗巨明給地主放羊,他和3個放羊娃一合計,都到紅3團去當了紅軍,團長就是劉志丹。1937年,苗巨明調入中央做保衛工作,給李先念當了2年警衛員。
記者問他打仗的經歷,他說:“在關中地區打仗,腿被炮彈炸傷。打延川時,右胳膊被子彈打傷。最殘酷的戰斗是七天七夜保衛延安。1947年,胡宗南兵分三路進攻延安,我們被敵人圍住,打交手戰(肉搏戰)。我們用矛子戳,撕開一個口子。”記者問怎么不用刺刀?他說:“矛子長,比刺刀好使。”
本版撰文:喬天富
本版攝影:特約記者張軍榮蓋旭輝卓健 孫紹建賴兵
本報記者喬天富
通訊員張宏張鋒鄧元生張利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