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巴黎吸引了全世界名流流連忘返。而到今天,如果說哪個城市還能擁有這種“磁力”的話,則非倫敦莫屬。

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

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不同的是,倫敦吸引的是全世界的超級巨富,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吸引比倫敦還多的外國億萬富豪。去年《星期日泰晤士報》公布的英國富豪榜顯示, 在排名前12位的富人中,只有兩位是英國公民。而在匯集倫敦的外國富豪中,以俄羅斯、印度、中東富豪居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俄羅斯 富豪、切爾西足球俱樂部老板阿布拉莫維奇。
專題文字 記者呂云
英國前三位首富
都是外國人
早在2006年,《福布斯》雜志所做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倫敦已經成為全球超級巨富最愛的地方。紐約的億萬富豪數量雖然比倫敦還多,但這些地方的富豪都是本國人,只有倫敦的外國億萬富豪人數比率最高。在倫敦的23位億萬富豪中,只有12位是英國人。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大約有30萬俄羅斯人生活在英國。在倫敦的俄羅斯人大多身家不菲,他們渴望融入當地文化,經常出沒于高消費區和金融區,倫敦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有媒體以“倫敦格勒”來描繪這一現象。
近十多年間,購入倫敦百萬英鎊以上豪宅最多的是俄羅斯人。2007年,有報道稱,倫敦售價10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有20%賣給了俄羅斯人,如果房價超過3000萬美元,俄羅斯客戶就占一半。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因石油暴富的中東富豪就不斷涌向英國。去年以來,由于受到中東局勢動蕩的影響,在倫敦搶購豪宅的中東富豪也越來越多。
印度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精英習慣于到英國接受教育,所以倫敦的億萬富豪中也有不少印度人的身影,其中最顯著的當屬英國首富、鋼鐵大王米塔爾家族。
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
英國首富購置多處豪宅
印度鋼鐵大王拉克希米·米塔爾及其家族已連續七年雄踞《星期日泰晤士報》英國富人榜榜首,身家達到175億英鎊。此外,他在去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五,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印度人。
現年62歲的米塔爾出生于印度的拉賈斯特邦,早在1971年他21歲時就擁有了自己的鋼鐵小作坊,后來逐漸打造成一個跨越14個國家的鋼鐵帝國。
米塔爾從1995年開始成為倫敦居民。像其他超級巨富一樣,米塔爾狂擲大手筆在倫敦市中心購置多處房產。如今,在有“倫敦富豪街”之稱的肯辛頓 王宮花園街,米塔爾家族擁有三棟總值超過5億英鎊的豪宅。2004年,米塔爾花5700萬英鎊從一級方程式賽車掌門人伯尼·埃克萊斯頓手中買下位于肯辛頓 王宮花園街的一處豪宅,作為自己的住所,成為當時全球最貴的豪宅。此外,米塔爾還曾分別花費1.17億英鎊和7000萬英鎊在同一條街上為兒子和女兒各買 下一處豪宅。在倫敦的另一富豪區,米塔爾也曾花費4000萬英鎊買下一處住宅。
米塔爾家族奢華的生活方式經常成為英國人議論的目標。2004年,女兒瓦妮莎出嫁時,米塔爾為她在巴黎舉行歷時一周的世紀奢華婚禮,邀請賓客千人參加,耗資6000萬美元。
俄羅斯富豪烏斯馬諾夫:
媒體大亨 英超球迷
現年59歲的俄羅斯富豪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以124億英鎊的身家在英國富豪榜上排名第二,而在去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他排名第35 位。烏斯馬諾夫通過采礦業、木材生意和金融投資起家,如今是俄羅斯最大鐵礦石生產企業Metalloinves的最大股東。他還是媒體大亨,控制著俄羅斯 兩家大的電視頻道及33家地方電視臺、兩家出版集團和一家網站、一份互聯網報紙。
烏斯馬諾夫一直擔任歐洲和俄羅斯擊劍協會的主席。他是個足球迷,擁有英超俱樂部阿森納27%的股權,自稱“像男人愛女人一樣”熱愛足球。
烏斯馬諾夫在倫敦附近擁有120公頃的蒂陀莊園,和他在意大利撒丁島擁有的領地一樣,這里也可以直接進入高爾夫球場。
切爾西足球俱樂部老板:
為子女教育住倫敦
現年46歲的羅曼·阿布拉莫維奇是英超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板,也是倫敦最活躍的億萬富豪之一。他擁有103億英鎊身家,在英國富豪榜上排名第三。此外,在《福布斯》2011年全球富豪榜上,他排名第53位。
上世紀90年代,在俄羅斯私有化進程中,阿布與另一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合作,繼而結識葉利欽,先后控制了國有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俄羅斯鋁業公司、俄羅斯民用航空公司等,建立起自己的龐大產業帝國。
2003年,阿布拉莫維奇以2.33億美元買下切爾西足球俱樂部,開始進軍英國。阿布和他的空姐妻子共有5個孩子,為了子女的教育,他們目前居住在英國。
像許多俄羅斯富豪一樣,阿布過著奢華的生活。他擁有一架波音767私人飛機,據稱價值10億美元,還擁有兩艘豪華游艇,其中一艘據稱在世界豪華 游艇中排名第四。他還在莫斯科、英國、德國、法國等地購入城堡、莊園。阿布在倫敦擁有多處房產,此外,他還在蘇塞克斯郡購置了一個曾屬于約旦國王侯賽因的 莊園。
分析:
外國巨富為何最愛倫敦?
對于外國巨富來說,倫敦何以有如此大的魔力?有分析稱,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稅賦低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衛報》近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除了那些傳統上的避稅天堂外,任何其他文明國家對居住者征稅的基本原則是,你住在這個國家,就要在這個國家交稅,但是,唯獨英國是個例外。英國的稅法有個“非本地”(non-dom,即非常住居民)規則,它規定,只要不是全年都住在倫敦,而且也不是在英國出生的人,只需要繳付在英國期間的收入和資本所得的稅賦,對其在海外的收入并不征稅。
《衛報》稱,這種低稅賦政策無疑像立了一塊巨大的標牌,上面寫著:“富人們,來吧,到這里來住!這里不用交一分錢的稅!”
盡管這一納稅政策頗遭媒體和公眾詬病,但是,從布萊爾至今的英國政府都沒有對此條款進行修改。英國財政部曾總結這項政策的好處是:“英國政府意 識到,‘非本地個體’通過他們的消費、他們對各類基金的投資、他們所帶來的技能以及他們所繳的稅,對英國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倫敦能在世界城市吸引外國富豪入駐的爭奪戰中脫穎而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它是世界金融中心。倫敦素有“泰晤士河畔的瑞士”之稱,盡管蘇黎世和 日內瓦是避稅天堂,但是,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生意人。“9·11”事件發生以后,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2009年,有調查顯示,盡管金融危機令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遭受重創,但是倫敦繼續位居世界金融中心榜首。
英國《獨立報》曾將倫敦稱作億萬富豪在西方世界的“游樂場”。這里不僅有著發達的航空業,交通便利、城市設施完善,而且政治穩定,各種奢華事物齊備,足以迎合有錢人的愛好。
此外,英國有著漫長的貴族傳統,至今仍保留著王室。踏入倫敦交際圈是進入國際上流社會的入門券,世界巨富們自然趨之若鶩。倫敦還是世界高等教育 中心,有著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有名的兩所大學——牛津和劍橋大學。許多俄羅斯、中東和印度富人都將子弟送到倫敦的大學,接受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