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中國海軍071型船塢登陸艦“井岡山”號。 |
韓國軍事網站《高麗海軍論壇》2012年2月27日發表文章稱,僅就兩棲戰艦的原始定義,即進行兩棲作戰的艦艇而言,現階段中國對兩棲艦艇的需求并不大。原因很簡單,目前唯一可能動用兩棲艦艇參加大型軍事行動的是對臺軍事行動。但隨著臺海局勢的日趨緩和,兩棲艦艇對中國而言似乎意義有限。不過作為新時代僅次于航母的大型水面艦艇,綜合化程度很高的大型兩棲艦艇有能力支撐綜合化的遠洋作戰,不僅是本國有能力在距國土較遠的區域內發起軍事進攻,更有能力保證這種軍事存在能夠長久而有力的保持下去。這種軍事力量的長久保持,正是現階段中國為保證其海外運輸線安全而迫切需要的。而大型兩棲艦艇恰恰是實現則以能力的重要手段。
韓媒稱,新中國建立之初,受制于極為有限的整體海軍實力,其兩棲作戰兵力極為薄弱,建國初期針對臺灣周邊島嶼進行的兩棲作戰,均依仗在解放戰爭中接收的數量有限的國民黨兩棲艦艇。而這些艦艇均來自于更早的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剩余物資,無論具體性能還是應用水平均相當有限。但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僅是近海防御,因此對于兩棲作戰的需求并不大。這就造成了中國在兩棲作戰領域內,理念與裝備的全面落后,與同期的美俄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隨著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逐漸增強,以及南海問題的逐漸凸顯,中國開始著力發展自身的兩棲作戰能力,盡管在這一時期,中國自行建造了一定數量的兩棲艦艇,但仍未脫離坦克登陸艦的窠臼。但這一切,都隨著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首艦在2006年的下水而發生的本質改變。由此,也開啟了中國對大型兩棲艦的發展。
盡管與航母相比,兩棲艦艇總是給人一種臨時艦艇的感覺,認為其既然是一種難以參加大型海戰的艦艇,就難以被認為是完整意義上的戰艦。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航母相對于戰列艦的意義在于,其將海戰形式由傳統的視距內炮戰,拓展為超視距海空一體戰。而盡管兩棲艦并不存在取代航母的趨勢,但其卻將航母開啟的海空一體戰進一步拓展到了陸地的沿海區域。而隨著兩棲艦艇體積與功能逐漸的增加與完善,其逐漸具備了在遠離過去的地域,進行綜合化兩棲作戰的能力。盡管其主要活動區域仍集中在近海區域,但這并不妨礙其滿足中國在短期內的遠洋作戰需求。
(責任編輯:鑫報)
韓媒稱,新中國建立之初,受制于極為有限的整體海軍實力,其兩棲作戰兵力極為薄弱,建國初期針對臺灣周邊島嶼進行的兩棲作戰,均依仗在解放戰爭中接收的數量有限的國民黨兩棲艦艇。而這些艦艇均來自于更早的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剩余物資,無論具體性能還是應用水平均相當有限。但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僅是近海防御,因此對于兩棲作戰的需求并不大。這就造成了中國在兩棲作戰領域內,理念與裝備的全面落后,與同期的美俄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隨著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逐漸增強,以及南海問題的逐漸凸顯,中國開始著力發展自身的兩棲作戰能力,盡管在這一時期,中國自行建造了一定數量的兩棲艦艇,但仍未脫離坦克登陸艦的窠臼。但這一切,都隨著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首艦在2006年的下水而發生的本質改變。由此,也開啟了中國對大型兩棲艦的發展。
盡管與航母相比,兩棲艦艇總是給人一種臨時艦艇的感覺,認為其既然是一種難以參加大型海戰的艦艇,就難以被認為是完整意義上的戰艦。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航母相對于戰列艦的意義在于,其將海戰形式由傳統的視距內炮戰,拓展為超視距海空一體戰。而盡管兩棲艦并不存在取代航母的趨勢,但其卻將航母開啟的海空一體戰進一步拓展到了陸地的沿海區域。而隨著兩棲艦艇體積與功能逐漸的增加與完善,其逐漸具備了在遠離過去的地域,進行綜合化兩棲作戰的能力。盡管其主要活動區域仍集中在近海區域,但這并不妨礙其滿足中國在短期內的遠洋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