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殲10戰機空戰飛行訓練
魯西南某機場,寒風陣陣,薄霧朦朧。“嗚——”隨著一聲警報驟響,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對抗演練拉開了濟空航空兵某師新春開訓的帷幕。
瞬間,萬米高空,紅方直入云霄,長僚機密切配合,采取高位強攻戰法對藍方實施大角度咬尾攻擊;藍方處變不驚,利用干擾吊艙等先進機載設備,采取機動戰術迅速擺脫糾纏,搶占有利位置,展開近距離格斗。
指揮大廳內,噼噼啪啪的鍵盤敲擊聲不絕于耳,仿佛千軍萬馬在沖鋒戰斗;大屏幕上,“敵”情、我情盡收眼底,指揮員點擊鼠標,戰場力量配置、動態組合驟然改變……
“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實現訓練組織程序簡化,空戰態勢可視化,信息傳送快速精準,是此次演練的一大亮點。”該師師長張洪斌告訴記者,在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過程中,師領導從指揮手段、訓練監控、網絡建設等方面著手,探索構建以信息化管理系統為主要手段的新型訓練管理模式。如今,部隊指揮辦公手段已逐步實現數字化、一體化,飛行訓練監控模式已實現可視化、實時化。
記者在訓練現場看到,剛走下飛機的“紅”“藍”雙方飛行員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就直奔戰術評估室,打開飛參智能判讀專家系統,對自己的空戰動作進行“回放”。顯示屏上,從戰機異地起飛到進入空戰空域,從復雜的地形地貌到多變的海云氣象,各種環境要素、飛行態勢,均以三維動畫的形式實時展現,一覽無余。只見“紅”“藍”雙方戰機如兩條長龍,在碧空云霧間穿梭纏繞,競相廝殺,空戰中的高度、速度、角度等態勢數據,實時顯示更新。
參加開訓對抗演練的某團團長陳運堅告訴記者,經過一番信息化條件下的實戰化對抗演練,團指揮機關和飛行人員對一體化指揮訓練平臺、空戰實時評估系統等信息化成果的運用有了顯著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團里訓練水平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停機坪上,官兵步履匆匆,車輛川流不息,戰機蓄勢待發,下一場“空戰”已進入倒計時……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