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禮縣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
2002年經過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家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風俗
乞巧是流行于西漢水流域(禮縣永興地區入西和長道、石峽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表演形式。乞巧是乞求“七娘娘”(即七仙女)賜于靈慧、利巧的意思。
根據史料記載,乞巧活動始于唐而興于宋,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乞巧節演出,從七月初一開始至初七結束,參加者大多為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時姑娘們載歌載舞,場面宏大,整個活動過程分為迎巧、坐巧、乞巧、送巧四個階段。
廟會
廟會為民間祭祀神靈的一種形式。即確定一個日子,附近鄉民持香秉燭集聚祭祀神靈,這個日子為“正會”。正會前后共四日,唱四天四夜的戲,曰“神戲”。但隨著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廟會舊有的意義逐漸消失,而代之以群眾性的文化娛樂和物資交流活動為主要內容。
其他風俗:拜師、寄保、找拜大、抓歲、說春、山歌等。
美食
禮縣熱面皮:禮縣熱面皮,是將面粉制成的面皮和面筋蒸熟后,用鹽、辣椒、醋等調味料攪拌,再配以時令蔬菜即可食用的一道美食,口感鮮香、麻辣,面皮筋道。
禮縣“豬油餅”:禮縣豬油餅是頗具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該餅酥脆、不油膩,食用方便。是當地人的早餐。
特產
禮縣大黃:禮縣大黃是中藥材優良品種,甘肅省禮縣特產,因主產于該縣銓水鄉又稱.“銓水大黃”、“銓黃”。禮縣大黃屬掌葉大黃,生產歷史始于漢代。禮縣大黃塊形大,質地堅實,氣味清香,藥理性能好,品質優良,有效成份含量居中國之首。2005年,禮縣大黃獲得國家原產地地域保護認證和原產地標記認證。
其他特產:花椒、核桃、當歸、羊肚菜、酒柿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