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飄30多個國家,今年產值將超5億元
為了推介以禮縣蘋果為主的隴南特色產品,宣傳禮縣先秦文化,進一步擴大隴南與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加快隴南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步伐。昨日上午,由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禮縣縣委、禮縣人民政府承辦的“2014中國隴南(禮縣)蘋果產銷對接會暨甘肅秦文化研究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在禮縣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客商、產業協會(合作社)及特色農產品企業負責人以及禮縣各界干部群眾近千人參加了開幕式。甘肅省副省長郝遠宣布節會正式開幕。記者李雨軒文/圖
今年產值將超5億元
簡短的儀式之后,與會領導和嘉賓參觀了禮縣特色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營銷展區以及隴南市縣(區)特色產品展區。在禮縣秦人廣場上,來自禮縣各鄉鎮及產業協會(合作社)均拿出了自己最大、最甜、最漂亮的各種蘋果進行展示、銷售。各展臺前,來自四里八鄉的人們紛紛涌到臺前觀看、比較、購買著蘋果。而在秦人廣場周邊,一輛輛滿載蘋果的大卡車已經整裝待發,優質的禮縣蘋果將奔往全國各地。
據了解,禮縣地處甘肅省隴南北部,西秦嶺山地間斷凹陷地帶。禮縣無霜期180-200天之間,年日照時數1968.1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發展蘋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屬中國黃土高原隴南淺山丘陵蘋果優勢產區。縣境內東北部沿西漢水及其支流沿岸為全縣蘋果主產區。禮縣蘋果自1952年引進,1956年推廣栽培。歷經50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沿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長達60公里的蘋果林帶,覆蓋14個鄉鎮、234個行政村、5.5萬戶、24.7萬人。
2013年,全縣蘋果園總面積達到53.6萬畝,產量1.88億公斤,產值4.52億元。蘋果產區戶均果品收入8218元,人均果品收入1830元,主產區戶均果品收入16753元,人均3030元。產區內永興鄉實現了蘋果整鄉覆蓋,何家、文家、捷地、馬家、龍槐等20個行政村發展成蘋果專業村。年蘋果收入10萬元以上的大戶50多戶,5萬元以上的大戶650戶,1萬元以上的大戶9000多戶。
禮縣蘋果的主栽品種主要有元帥、富士、金冠三個品系。禮縣蘋果除銷往全國各地大中城市外,還通過外貿及間接貿易銷往香港、泰國、印度、東南亞及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禮縣目前組建各級蘋果專業協會及合作社64個,發展會員3865人,蘋果生產從業人員已發展到5萬多人,有1200多人從事蘋果經營,基本上形成了生產、供銷、貯藏、加工、包裝等環節相互銜接的生產流通服務體系。
調查結果表明,預計今年全縣蘋果產量達到2.2億公斤,其中:元帥系產量達到0.89億公斤;富士系產量達到0.98億公斤;其它品種產量達到0.33億公斤。預計今年全縣蘋果總產值將達到5.06億元左右,較2013年的4.52億元增長了11.85%。
隴南市市長陳青表示,禮縣是全省重要的蘋果產業基地,蘋果基地面積53萬畝,已走上了規模發展、科技支撐、品牌帶動、電子商務助推的產業化發展道路。禮縣縣委書記方新生表示,禮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秦人的發祥地和中華原生文明的搖籃。禮縣也是全國蘋果優生區,蘋果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當前,禮縣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將搶抓國家和省市加快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等各類政策機遇,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地研究和開發秦早期文化,啟動實施大堡子山遺址和墓群保護展示項目,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秦人尋根之旅”黃金線路,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努力把禮縣建設成隴上特色文化大縣。堅持把蘋果產業作為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主導產業,堅定不移地實施蘋果基地建設工程和優果工程,同步推進蘋果產業規模擴張與產量、質量、效益提高,努力把禮縣建成全國蘋果產業名縣,把“禮縣蘋果”打造成馳名品牌。
“果王評選”:
三大“果王”榮耀出爐
在昨日舉行的“2014中國隴南(禮縣)蘋果產銷對接會暨甘肅秦文化研究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上,為了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廣大果農的積極性,充分展示禮縣蘋果種植管理水平,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在本次節會上,禮縣專門舉行了“果王”評選活動。
據了解,禮縣“果王”評選活動從農牧、科技等專業部門抽調蘋果栽培管理方面經驗豐富、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高級農藝師、高級農經師7人,組成評選專家組,采取自下而上推薦和種植地塊考察、會議現場打分的辦法,由鄉(鎮)村初選后推薦給組委會,評選專家組通過實地考察,對參選果農的果園規模、園相、樹形、果園綜合管理水平及預期產量效益等綜合因素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對參選果農所送樣品按照色澤、光潔度、果形、果徑、重量等標準,通過觀、測、觸、稱、品等手段進行細化量化,得出綜合分值,評出了名次。本次果王評選活動獎項分為元帥系、富士系和金冠為主的其他品系三大類,每一類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據了解,本次活動共有52戶果農選送參選樣品76個。
最終,禮縣鹽官鎮王城村的王迎喜獲得元帥系一等獎、禮縣祁山鄉祁山村喬二林獲得富士系一等獎、禮縣永興鄉捷地村趙軍良獲得金冠為主的其他品系一等獎。特別是獲得富士系一等獎的趙軍良,種植出的重達1.5斤的大蘋果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禮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王安全在“果王”評選大會上表示,參與這次活動的所有果農,蘋果種植都具有一定的規模,科技意識強、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大、影響范圍廣,是禮縣蘋果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希望大家進一步拓展思路、放寬視野,在管理水平上再提升,在發展方式上再優化,在營銷策略上再拓展,真正成為產銷全能的“蘋果大王”,引領全縣蘋果生產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操作、精品化管理,提高禮縣蘋果的市場競爭力,努力把禮縣蘋果產業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禮縣簽下18.65億大單
昨日下午,“首屆中國甘肅隴南(禮縣)蘋果產銷對接會暨甘肅省秦文化研究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項目簽約儀式在禮縣會展中心舉行。禮縣通過對招商引資、蘋果銷售協議、電子商務營銷協議、銀企對接貸款協議等方面的簽約,共簽下18.65億元的大單。
據了解,“首屆中國甘肅隴南(禮縣)蘋果產銷對接會暨甘肅省秦文化研究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項目簽約儀式簽約總金額達18.65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項目6項,簽約金額8.7億元;“蘋果購銷協議”涉及32家,簽約金額5.32億元,購銷蘋果13.34噸;“電子商務營銷協議”涉及4家,簽約金額1932萬元;“銀企對接貸款協議”涉及52家客戶,貸款金額3.467億元,其中三權抵押貸款0.4365億元;甘肅銀行向禮縣蘋果營銷協會金融貸款授信0.5億元、向禮縣電子商務協會金融貸款授信0.5億元。
此次,禮縣和隴南、天水、廣元、西安旅游局簽訂了《關于加強秦文化和三國歷史文化區域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書》,五家旅行社簽訂了《秦人尋根之旅旅游合作協議書》,使禮縣更好地融入了陜甘川文化旅游圈,極大地促進了禮縣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六項招商引資項目涉及農業產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特別是和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約的“禮縣海升現代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項目”,將利用3至5年時間建成優質無毒矮化苗木繁育基地900畝,高標準矮化蘋果示范園1萬畝,培訓農民技術員3萬人次,蘋果產業體系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此次簽訂的“蘋果購銷協議”和“電子商務營銷協議”將使禮縣蘋果遠銷俄羅斯、印度等地,更好地打開國際國內市場,標志著禮縣蘋果電子商務營銷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時,此次簽訂的“銀企貸款協議”中,6家銀行總簽約金額3.467億元。
秦風墨韻:
書畫攝影剪紙作品展成就
為了全方位展示禮縣獨特的文化資源和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進一步提升禮縣良好對外形象,為首屆中國隴南(禮縣)蘋果產銷對接會暨甘肅秦文化研究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向國慶65周年獻禮。禮縣舉辦了“秦風墨韻”書畫攝影剪紙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