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武明 省級非遺項目 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 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 作品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換一種方式記住歷史
甘肅非遺傳承人攜“百萬”作品新區展
大西北網訊 國慶長假期間,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丁武明將攜帶“百萬級”藝術作品在蘭州新區碧桂園·城市花園項目地亮相。屆時,將給會大家帶來別樣的視覺盛宴。
丁武明的作品以古建為藍本,以油松、核桃木、梨花木、紫檀木為原材料,經繪圖、選擇材質、確定工具、加工零部件、組裝、彩繪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基本保留了古代建筑獨特、嚴謹的布局結構和優雅、和諧的文化內涵,極具科研和藝術價值。2010年,丁武明的“微縮古建”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眾多作品中,一件用紫檀木制作的北京天壇祈年殿是丁武明的得意之作。360度轉圓的祈年殿微縮起來,從建筑制作和思路,難度都比一般的矩形建筑大。這件作品現入藏國家博物館。
(丁武明的作品)
“制作前的畫圖是最難的地方,制作反而比較簡單。畫圖構思思想上壓力特別大,夜里兩三點鐘都睡不著。好比祈年殿、黃鶴樓、天安門城樓,都得一模一樣的,部件都得一件不少,否則就不符了。
“中國的古代建筑是世界一流的。從觀賞的角度看非常精美。哪怕一百年、一千年的建筑,防震都非常好。防震感集中體現在它的斗拱,斗拱有消力作用,建筑造型和外觀千奇百怪。而現代建筑則多是四方四正的。”丁武明說。
1953年的蘭州臥橋已經滅失,但是通過微縮作品的形式,蘭州臥橋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下來了。蘭州城樓的制作,是他通過報紙的模糊照片分析完成的。
留存了這些建筑,也就留存了歷史。“消失的建筑做得非常精細,復制的時候可以按比例放大。而這種微縮古建筑,內部結構比外觀更加復雜,難點都在內部。”他把一件作品的底部翻轉過來,建筑內部的各種精細結構呈現了出來。
展覽地址:碧桂園·城市花園項目,蘭州新區管委會正南2公里處
展覽熱線:0931-68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