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地處華夏腹地中心,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內保蜀口,外接甘陜,山川秀麗,人杰地靈,風土之盛,襟帶秦隴,素有“隴上江南”、“隴右糧倉”之稱。
成縣屬嘉陵江流域,縣境東西長五十二公里,南北寬五十五公里,總面積一千七百八十平方里,有耕地四十一萬六千畝,林地六十一萬五千畝,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四十八點五。全縣轄十七鄉鎮,總人口二十六萬八千人。由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境內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十一點九攝氏度,降雨量六百五十毫米,無霜期二百一十天,有“天然氧吧”的美譽。
成縣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優越的自然條件,形成了良好的生態體系,適宜于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的發展。考古發掘證明,成縣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縣境內先后出土的金、銅、銀、鐵、玉器等歷史文物證明,遠在商周時期,這里就已經開發,歷來為綜合性的農業區域,盛產小麥、玉米、豆類、蕎麥、油菜和蠶絲、核桃、花椒、蜂蜜、藥材等多種傳統土特產品。蘊藏于南北山區的礦產資源,品種繁多,儲量豐富。金屬礦藏主要有鉛、鋅、金、銀、銅、鐵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大理石、花崗巖、石英石、冰洲石等。其中,鉛鋅地質儲量約1100萬金屬噸,是國內第二大鉛鋅礦,品位高,儲藏淺,易開采,成為繼白銀、金川之后甘肅第三個有色金屬工業生產基地;大理石儲藏量92億噸,品類齊全,質地細膩,花紋艷麗,居全省第一位。
成縣悠久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眾多的人文景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漫長的滄桑演變造就了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全縣有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三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現存古石窟有睡佛寺、云梯寺、龍神閣、觀音崖、黃崖窟、達摩洞等六處。已探明和挖掘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遺址二十余處;另外還有文化品味較高的春秋、漢代、宋代墓葬群十三處;有龍門、固山、紫金山等古戰場遺址多處。成縣在歷史的長河中曾孕育了《西狹頌》、《耿勛碑》、“降帳臺”、“裴公湖”、“杜公祠”、“吳挺碑”等燦爛的文化遺產。也曾孕育了漢代著名書法家仇靖、仇坲,唐代詩人同谷子,宋代抗金名將張詔、張威,明代“忠節侯”張子明、蘇州知府汪滸,清代京官、嘉慶皇帝侍讀老師張恕等著名人物。歷代文人騷客,名將顯宦如東漢經學大師馬融,蜀漢丞相諸葛亮,名將張飛、馬超,唐代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宋代詩人陸游、晁說之、游師雄,抗金名將吳玠、吳璘、吳挺和楊文廣,清代詩人宋琬等等,都曾在這里留下了遺跡。
成縣自然旅游資源也非常豐富,境內山青水秀,風景宜人。眾多的峰、谷、嶺、崖雄奇秀美,溪、澗、泉、瀑潺潺有聲,百卉千花馨香襲人,是西北地區少有的天然氧吧。密布全縣的旅游景點就有一百四十三處之多。1985年,成縣被國務院列為一百零八個對外開放縣之一,2007年又被聯合國非物質遺產保護組織中國分部確定為全國三十三個“千年古縣”之一。這里融名勝古跡、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為一體,有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西峽頌》,有五仙洞、大云寺、泰山廟、甸山、金蓮洞、泥功山、尖子山、石門溝、浪溝峽、香水洞、仙人崖、五龍山等風景名勝,還有新建成的濱河公園、水上音樂噴泉,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吸引著眾多游客流連忘返,成為麥積山——九寨溝國家黃金旅游線上的璀璨明珠。
成縣區位優勢明顯,省道江武公路縱貫縣境,調控隴東南電力供應的330變電所和供應三省數十縣的蘭成渝輸油管道分輸站均在城西工業園區;定于縣城東北折家坪的隴南支線機場即將動工興建;地跨縣境的十天、成武高速公路和蘭成渝天然氣輸送管道已相繼動工;全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和兩所中等專業學校座落在縣城河東開發區。目前,成縣已初步成為隴南北部五縣的交通樞紐,全市的文化、經濟、商貿、能源和信息中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成縣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英雄的成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立足構建“生態成縣、文化成縣、和諧成縣、富庶成縣”的宏偉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產業富縣、科技興縣、旅游活縣”的五大戰略,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逐步建成五大工業體系和五大農業基地。工業已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初步形成了以甘肅廠壩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成縣祁連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紅川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畢家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為骨干的特色支柱產業。非公經濟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通過舊城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農村變化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全縣金融、保險、科教、文化、衛生、通訊、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出現了喜人的局面。
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穩步發展的過程中,成縣先后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先進縣”、“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長治工程樣板縣”、“中國核桃之鄉”、“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全省雙擁模范縣”、“全省文化先進縣”等十多項殊榮。
回顧過去,喜看現在,展望未來,無論是從山青水秀、氣候宜人來說,還是從歷史悠久、現代化建設誘人而言,成縣都堪稱“隴上江南”,從城鎮到鄉村,從川壩到山區,到處是物阜民豐、欣欣向榮的景象。
古成州——新成縣,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同谷大地一定會更加日新月異,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