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一起去趟韓莊五隊,把村干部、司法所和六壩法庭的同志都叫上,還有雙方當事人老張、老李,一起去田里,把事情妥善處理,不能拖延。”5月14日,民樂縣公安局三堡派出所所長袁帥和社區民警穆海英來到轄區韓莊五隊,處理幾天前李某、張某因土地問題發生的糾紛。
原來,李某種田時將田埂挪了一米多,張某發現后十分氣憤,李某稱其耕種的是妹妹的田,兩家為此爭執不休,甚至言語過激發生了撕扯。得到消息后,社區民警穆海英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安撫雙方情緒。隨后派出所通過“四方對接”聯動機制,派出所、司法所、鎮法庭、村委會將雙方當事人約到田間地頭,“老李和老張你們都不要激動,今天咱們就當著大家的面解決問題。”現場查看雙方土地確權證,民警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丈量土地,計算實際面積,面對真實數據傾心開展調解,促使雙方心服口服,最終李某將多占的田埂挪了回去,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三堡派出所轄區有13個行政村,5所學校和一家加油站。實有人口16000余人,轄區群眾多為農民,派出所下設二壩警務室、韓莊警務室和新莊警務室共3個警務室,派出所以黨建為引領、以民意為導向,結合轄區實際,積極探索社會綜合治理的新路子,依托警務室,將公安業務觸角延伸至轄區最深處,將貼心服務送至群眾家門口,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逐步形成零距離服務群眾、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的工作機制,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極大提升。
三堡派出所民警清醒地認識到,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家庭紛爭、鄰里摩擦等糾紛矛盾涉及民生方方面面,要想有效根治、徹底解決,就要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要多種力量密切配合,多部門協同發力,所以形成了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法庭調解、行政調解的“四方對接”聯動聯調機制,著力形成調處化解合力,共同打造多元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新局面。
家住二壩村三隊的老人劉玉蓮(化名),今年72歲,患有帕金森綜合征,行動不便,其他家庭成員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全家沒有收入來源,幾乎全靠民政補助維持生活。社區民警陳全正在開展工作中發現并核實李秀蓮的情況后,在派出所、村委會和鎮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以及一個老年坐便器,老人連聲感謝:“你們都是好人,好干部;都是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的好干部。”
某日,臨夏回族自治州居民馬福貴(化名)來到新莊警務站報警稱,其駕駛一輛微型貨車,行駛至三堡鎮新莊村時將新莊村民的狗壓傷了,村民不讓其離開。新莊警務站義警秦萬花在平息雙方怒火的同時,立即向熟知情況的社區民警岳澤秀報告。社區民警隨即出警,岳澤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對村民講解法律知識,隨后又請來三堡鎮司法所和新莊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最終多方合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小小的警務室是社區民警通報工作、傾聽民聲、安防宣傳的重要陣地。社區民警依托警務室定期向群眾談政策;拉家常;講工作,結合本季度高發的案件類型和防范措施向群眾詳細講解,積極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防范電信詐騙、道路交通安全等專題宣傳講座,時刻通過多方渠道征求群眾對派出所、社區警務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積極融入和了解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三堡派出所堅持從實際出發,想辦法、動腦筋,身體力行地學習好、推廣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科學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實現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特約記者 王國棟)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