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張掖市書協副主席尹立發
特約記者 付聰林

在絲路古城張掖,這方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熱土上,書壇高手林立,尹立發的書法作品或許不是張掖書法界最為出色的,但他卻是待人最為真誠,學生最多的一個書法教育專家。他的書法作品在民間大受追捧,得到了書法愛好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他曾為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題寫校名、為甘州區民族小學、北街小學、花寨小學、張掖二中、張掖五中、小河中學、長安中心衛生院、泰興嘉苑、張掖國家濕地公園、甘州區養老示范基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中共甘州中心縣委紀念園等單位寫過橫匾楹聯。這足以見證他在張掖民間的影響力。

十年之前,作為記者的我,對他慕名敬仰,想撰文為他做個宣傳。但每每提及些事,他總是以教學工作繁忙而婉辭了。作為朋友的我,也只好為他的低調而嘆息作罷。2018年,已經是張掖市文聯委員、張掖市書協副主席的尹立發老師正式從張掖二中教學崗位上退休了。也許是退休后的生活有了賦閑,也許是作為書協副主席對本職工作的熱心,他常常在書協舉辦各類活動時,邀請我參加。這才讓我有幸走近了這位書法名家,對他的書法藝術創作之路有了一個深層次全方位的了解。

窮苦不墜青云志
1958年,尹立發出生于離張掖城南10公里外的小滿鎮古浪村一個農民家庭,可謂是生不逢時,因為正趕上新中國歷史上最貧困的年代。對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印象最深的不是兒時的樂趣而是貧困的生活場景。他小時候吃過麩皮谷糠,甚至樹葉樹皮。記得1960年夏天,新麥子下地后,磨成面粉蒸了饃頭。由于長時間沒有吃過面食,他如狼似虎,搶了一個剛出籠的熱饃頭就塞進嘴里,因為吃的急,噎得直翻白眼,差點窒息,嚇壞了父母,幸虧處理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尹立發父母親都不識字,家中兄弟姐妹六個,子女多,日子過得很緊巴,哥哥和姐姐自然就沒機會上學。他是他們家中第一個上學的孩子。文化大革命對于學生和知識分子來講是場劫難,但對于他來說,這場政治運動卻貫穿了他的學生時代,也為他習書練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那時,學校要求全校師生都要寫大字報,低年級的同學不會寫,就請高年級的同學代寫。他三年級就模仿高年級同學自己動手寫大字報了,還時不時受到老師的表揚,這讓他幼小的心靈得到了極大地滿足,更激發了他學寫毛筆字的信心。四年級的時候就被學校挑選出來辦墻報黑板報。直到初中,課余時節,繼續承擔此項任務。但那時的他純屬一個愛好者,有的只是熱情,甚至連臨帖也不知道,只是看到自認為寫的好字,總是模仿一番。那個時代,識字的人不多,初中還沒畢業,他就開始為村里的父老鄉親寫對聯了。由于對書法的酷愛,沒錢買筆墨紙硯,他就找些紅土來搗碎加水當墨,在方磚上習字。僅憑一腔熱情支撐起了他一個農村少年的書寫夢想。小時候的他很貪玩,非常喜歡玩籃球,但也招來了麻煩。有一天學校的籃球破了,有人給老師說是他有意損壞的,學校要他賠償30元錢買籃球。那時候一學期學費才交3元,都不能按時交齊。父母親辛苦勞動一天工分也最多三毛錢。他怕回家挨打就逃學了。一周后,班主任得知情況后,以他的字寫的好為由,向校長求情他才二次入學。
1975年高中畢業后,他被招聘到蘭州煉油廠做臨時裝御工。蘭州是省城,書法家用各種書體題寫的公司招牌和企業名稱隨處可見,他常常忘了自己的身份和所處的環境,總是駐足觀賞,時常忘了工作。1976年他再次回到老家,正逢農業學大寨高潮,公社、大隊特別重視宣傳工作。“喇叭響,紅旗揚,革命標語要上墻。”書寫標語再次為他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他成了大隊的一名宣傳員,專門負責書寫標語。因為他有文化,算盤打得又好,次年就成了生產隊的會計,白天負責寫標語,晚上開會記工分。這期間,他就能接觸報紙 ,把報紙上的美術字大標題剪下來,粘貼到本子上學習研究,現蒸熱賣用于第二天的墻報宣傳上。那時有文化的象征就是會寫毛筆字。他靠自己的一手好毛筆字,步步高升,1977年當了生產隊隊長,1978年成了村小學一名民辦教師, 1979年11月,張掖縣首批民辦教師轉正,他在15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由一個農民搖身變成了吃公家飯的公辦老師。
欲窮千里上高樓
八十年代初期,書法熱潮剛剛興起,他深深地認識到自己書法知識的淺薄,他就買來字帖,如饑似渴地閱讀和臨帖習字,把業余時間全部用了書法研習上。90年開始,從鄉上到村社都創辦科教中心和文化室。他因為寫字有點名氣,就被鄉上從教學崗位上抽調出來,搞了一年多的村社文化建設工作。1991年7月,張掖二中要選調一個能寫標語又能刻蠟板的老師。經過朋友介紹,他參加了為期15天的考核,最后被二中錄用。那時候,一個鄉村老師進城是很不容易的,寫字再一次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他從小滿中學正式調入城區的張掖二中工作。

剛到二中,他教過初中數學,但主要工作是刻印復習資料和試卷。97年3月,甘肅教育學院中文系首次開辦書法專業。39歲的他決定離職進修,補習文化課準備參加考試。但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報個函授或者電大,也能取得相應的學歷,花費少,且能顧上家。當時他的兩個孩子正在上學,媳婦還沒有正式工作,在學校做臨時工。不論從承擔的家庭責任還是經濟條件來講,他離職進修都不現實。因為離職進修,學校按照規定只發基本工資,而且藝術類的學費比一般學科高出一倍,不但工資拿不全,每年還要交1400元的學費,這相當于他當時3個月的工資。但是這個書法專業對他太有吸引力,因為對書法的癡迷,他不想錯過這個深造的機會,反復耐心去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他毅然決然離職進修,這讓很多人想不通,背后說他是一個沒有家庭觀念很不負責的人。
沒有進修前,由于沒人指導,盡管尹立發下了不少笨功夫,但始終停留在寫毛筆字的水平上,離書法藝術創作可謂是大相徑庭,只能是個會寫字的門外漢,根本談不上書法創作。兩年的進修,他系統地學習了中國書法史、風格史、批評史,詩詞歌賦及古代書論。真草隸篆行都由隴上名家執教,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各種書體的筆法、字法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次進修,改變了他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也拓寬了他的視野。為節約開支,他三餐都自己做最簡單的吃食應付,很少在學校食堂就餐。一天到晚在學校閱讀習字,經常是晚上11點才回宿舍休息。在畢業匯報展上,他一個人有16件作品入選,是班上參展作品最多的學員,一篇9000多字的書法論文,也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期間,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裝裱技藝,后來舉辦的個人展上,80多件作品全都是自己裝裱的。2000年,他獲得了中級職稱,這也是全省第一個以書法為學歷評定的中學中級職稱。
在20多年的書法教學中,先后在張掖二中、河西學院、甘州區教師書法高研班、張掖老年大學、張掖電大承擔書法教學工作,舉辦過20多場書法講座。先后多次受到國家教育部、民進中央、民進甘肅省委會、甘肅省教育廳、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張掖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桃李不言自成蹊
2015年,甘州區教育局聘任尹立發同志為書法授課專家,先后四年為甘州區教師書法高研班授課,培養了100多位書法老師,解決了書法進課堂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2016年12月,他代表張掖二中在全省首屆書法課程建設研討會上作交流發言,張掖二中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全省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他曾三次榮膺教育部的四項輔導獎。在甘肅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六次榮膺甘肅省教育廳的八項輔導獎。在甘肅省歷屆青少年書法大賽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分別五次授予“甘肅省書法教育園丁獎”,“甘肅省少兒書法優秀教師”,“甘肅省書法教育獎”。“第四屆全國師生優秀美術作品大賽”組委會授予輔導金獎,榮獲中國教育學會 “第八屆世紀之星全國少年兒童藝術教育成果展”輔導金獎。2016年在全市普通高中優質課評選中獲美術學科(書法)二等獎。2016年7月,甘州區教育局授予他“首屆教師書法高研班優秀授課專家”。2017年被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評選為全省優秀書法教師。

1999年9月舉辦“尹立發書法藝術展”,2006年8月舉辦“尹立發師生書法展”,2006年10月策劃舉辦“祁連風”書法十人展,2016年11月策劃舉辦“尹淼森書法展”,2017年4月策劃舉辦“張掖二中師生書畫展”,2017年9月策劃舉辦“翰墨薪傳·首屆張掖教師書法聯展”,2018年元月策劃舉辦“尹立發尹淼森父子書法展”,策劃并參與了張掖市“紀念改革開放40年新樂杯書法大賽”,“謳歌新時代,踐行十九大大寫西域書法大賽”,參加絲綢之路十三城市書法展,參與組織了百人春聯書寫活動,協調組織100位書法家參加了張掖市第二屆寫經藝術節。同時,舉辦了“張掖市首屆中老年地書展”,他參與組織了兩屆改琴基金會張掖教學班,全市有120多名教師受益。
尹立發老師熱愛書法藝術,在書法創作方面有繼承有創新,以不同書體不同風格的作品幾十次在市級以上的展賽中入展獲獎。作品在“首屆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敦煌杯書法大賽”入展,“第六屆海內外中國書畫精品展”獲精英獎,“首屆中國書畫之星精品大展”獲佳作獎,“紀念雷鋒誕辰60周年全國書法大展”獲一等獎,“第四屆全國師生優秀美術作品大賽”獲書法類銀獎, “甘肅省慶祝建國50周年書法篆刻展” 入展,“甘肅省第四屆師生書畫展”獲教師組書法一等獎,“第十屆全國推(文藝)新人大賽甘肅賽區”獲成人組書法二等獎,“絲綢之路書畫大展”獲二等獎,“甘肅省新千年書畫大展”獲佳作獎,“甘肅省首屆臨帖展”入展,“甘肅省第二屆臨帖展”入展,“甘肅省第二屆張芝獎書法大賽”入展,“甘肅省第二屆青少年兒童書法大賽”獲教師組一等獎,“甘肅省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入展,“第十屆全國推(文藝)新人大賽甘肅賽區張掖選拔賽”獲成人組書法十佳獎,首屆“金張掖文藝獎”獲書法類二等獎,第三屆“金張掖文藝獎”獲書法類二等獎,“張掖撤地建市書法展”獲一等獎,“張掖地區第四屆師生書畫展”獲書法一等獎,張掖市首屆書協會員展獲一等獎,張掖市首屆“祁爾康杯”電視書法攝影大賽獲成人組書法一等獎,“張掖市廉政書畫展”獲書法一等獎,金張掖精品書畫攝影展書法類一等獎。2017年8月有5件作品參加“張掖書畫晉京展”,作品分別在張掖、蘭州、北京展出。
春雨潤物細無聲
近年來,尹立發老師先后有100余件書法作品在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全國養老示范基地等多家碑林、場館、學校、文化單位刻碑勒石制匾。有數10件作品被民族文化宮等國內外藝術場館收藏。
“古有文學詩詞三蘇,今有甘州書法三尹。” 尹立法的書法教育不但惠及了社會的不同群休,也深深的影響了自己的家庭。在他的影響之下,兒子尹淼森從小習字臨帖,2009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書法專業,成為張掖市第一個書法本科生,現已為書法碩士研究生,繼續從事書法教育工作。受家庭熏陶,女兒尹曼琪也把書法當成了自己的愛好,且在市區舉辦的展賽中多次入展獲獎,在甘州區初中書法優質課評選中獲一等獎。2018年元旦,父、子、女三人在張掖市圖書館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展覽,一時成為新聞熱點。2018年4月,他們家被甘州區委宣傳部等五家單位評為“書香家庭”。

在多年的書法教學生涯中,尹立發老師對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也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先后有《書法實踐中的心理現象探索》、《書法啟蒙當學魏碑》、《書法欣賞有法可依》、《淺談制約書法教育的要素》等20多篇書法論文發表在各級各類期刊,有力地推進了張掖書法教育向全民化發展。2000年尹立發創辦了張掖第一家書法教育機構--張掖市青少年書法教育中心,2011年9月成立尹立發書法工作室,2018年注冊了弱水書院。20年來,先后有3000多名學生受教,其中有200多人次在市級以上的展賽中獲獎摘冠,先后有10名學生考入大學書法專業。
尹立發是一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公益活動,展現了書法家的高尚情懷。2014年10月,由甘州區文聯舉辦的“大美張掖,愛灑甘州”的慈善晚會上,他的一件作品拍賣8000元,善款由甘州區婦聯捐給貧困母親和失學兒童;2018年在共青團甘州區委舉辦的“夢圓大學”青春助學活動中,為20名高考貧困學生捐贈了價值4000元的物品。近年來,先后為市、區教育局及甘州區80%的中小學義務書寫書法作品1000余幅。先后50余次參與書法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進村鎮的公益活動,累計義務書寫作品500余幅。在“翰墨扶貧,志愿有我”的活動中,先后為甘肅省委宣傳部、張掖市文聯、甘州區政協、甘州區文聯、民進張掖市委會、民進甘州區委會的扶貧點義務書寫書法作品300多幅。尹立發老師還積極參加張掖市書法家協會組織的送春聯送福字的活動,累計義務書寫春聯800多幅。真誠的服務,無私的奉獻,在張掖書法界贏得了極好的口碑,也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2017年12月,被甘肅省委宣傳部和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評為全省優秀書法志愿者。2019年3月,被甘肅省書法家協會評為全省先進個人。
尹立發不但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書法家,還是一位極有社會責任感的民主黨派人士。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們積極響應民進中央、民進甘肅省委會、民進張掖市委會的號召,為災區義賣書法作品10件,捐贈善款4000元,受到民進中央的表彰。2008年被民進甘肅省委會評為優秀會員,2015年被民進張掖市委會評為優秀會員。2017年8月由民進甘肅省委會推薦,參加全國美術老師暑假培訓班,被評為優秀學員,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的接見。書法作品多次參加民進舉辦的書畫展賽,2017年10月,其書法作品由民進甘肅省委會推薦在北京開明畫院展出,同時在中央書畫頻道展播。

自2015年擔任甘州區政協委員以來,他以文化界代表的身份,先后為政府提出了十多條建議和意見。其中,曾連續兩年向甘州區政府提出設立“甘州文藝獎”的提案,最終引起政府重視,受到甘州區文化界人士的好評,目前該提案正在落實,這將助推甘州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
尹立發熱愛書法藝術,書法藝術也成就了他的人生。他現在社會職務也很多。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甘肅開明畫院理事、甘肅省少兒書法學會副主席、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西學院外聘副教授、張掖市文聯委員、張掖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掖市民間藝術家協會顧問、張掖市教育學會理事、張掖市藝術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甘州區第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甘州區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甘州區書法美術課程研究會副理事長。多次受聘承擔省、市、縣(區)各類書法展賽的評審工作。在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書法教學方面均有突出成就。他突出的業績,良好的聲譽,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中央書畫頻道、《世界書畫報》、《書畫頭條》、《民主》、《甘肅教育》、《甘肅書法》、《甘肅民進》、《神州書畫報》、《西部書法》、《蘭州晚報》和地方多家媒體曾先后專題報道其書藝成就和書法教育業績。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我們衷心地祝愿尹立發老師藝術之樹常青,在“弘揚國粹、傳承書法”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為張掖的書法藝術事業書寫更加絢爛的篇章。
(責任編輯: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