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張小燕文圖) 從2003年到2019年,時間僅過了16年,然而對于民樂的藥材產業來說,卻經歷了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當初的零星種植到今天的遍地開花,這里已經獲得“西部藥都”的美譽。

從2003年到2019年,時間已經過去了16年,一代人的青春漸漸老去,在打造“西部藥都”這一美譽的道路上,民樂人付出難以言說的艱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終形成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0.5萬畝的盛況,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2003年,中國非典猖狂暴發的一年。作為歷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我國建立完備的傳染病防控措施更加嚴格,同時對中草藥材的重視和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該事件也給民樂的發展帶來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在板藍根產業先發優勢的啟示下,民樂從此大踏步走上打造“西部藥都”的康莊大道。

千里祁山育明珠
祁連山脈,莽莽蒼蒼,由西而東,綿延千里,宛如飛馳的長龍,雄壯而霸氣;恰似曲背的伏蟒,雄奇而瑰麗。這是少不了刀光劍影、最不缺的是血雨腥風。它是隔山限水的庇護,是養育一方的源泉,千萬年來,這座山始終矗立在這里,默默守護著此方風土人情,也培養出他們豪爽干練的氣質。
這里,霍去病千里驅匈奴,拓土開疆。
這里,隋煬帝萬國博覽會,四方來朝。

祁連山,其實不僅是一座山的名字,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文化的標志。它其實就是一條線,由西向東,穿越祖國的腹地,用自己閃閃發光的銀線,穿起一串串明珠。這其中最明亮最璀璨的一顆,便是處于中心地位的那顆——民樂。
甘肅省張掖民樂縣,地處甘肅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東南部,其地勢南高北低,東與山丹、永昌接壤,南與青海省祁連縣、門源縣相連,西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交界,西和西北同張掖市甘州區毗鄰。境內河流遍布,洪水河、童子壩河、大堵麻河、海潮壩河、酥油口河5條主要河流縱貫南北,使這里自古以來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成為古代游牧民族遷徙、駐牧之地。



早在五千多年前,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類繁衍生息。這里曾以廣袤的天然牧場和險要的軍事重地聞名遐邇,文化底蘊深厚,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遠征河西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即經民樂;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途經民樂,并召開了舉世聞名的萬國會議;自漢至唐,民樂扁堵口一直是漢、羌、匈奴、突厥、吐蕃等民族互相聯系的重要通道。
雄渾的歷史,養育的何止一個民族,綠草如茵的草原上,一個個游牧民族在這里走馬燈似登場,只有霍去病的遠征,才為這里開辟了一片嶄新的天地,使絲綢之路名聞遐邇。隨著農墾文明的進入,這片土地才開始綻放五顏六色的鮮花;隨著以實邊錘政策帶來定居人口的增加,這里才有了舊貌換新顏的機會。當玉米、小麥、黑麥、高梁開始大規模種植后,這里終于變成了河西千里糧倉。
對于講究藥食同源的中國人來說,農業發展的同時,中草藥的種植也得到同步擴張。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遠征河西,隋煬帝西巡陳兵講武,這里的糧草不僅給他們提供了給養,就連這里的中草藥,也在他們的艱難征途,為戰士們的療傷治病作出應有的貢獻,西部雄騎,何其壯健,與這方水土這片土地不無關聯。
古道香魂普新曲
從蘭州向西,經西寧北拐,穿越祁連山,歷大通,經門源,過扁都口,火車一路飛馳,時而穿山過狹,時而進入廣闊無垠的平原,最終歷時四個中小時,終于到達民樂。抬首而望,此時陽光正旺,數條金帶,穿透濃云,遠處云團又被光焰打散,化成細絨,似魚鱗似白絮,邊緣染上一層熟金,幻化出千種萬種無法形容的神奇形象。

是大自然的瑰奇巨手,打造出了這一片神奇的土地吧。這是每一個初次進入這片神奇土地的人,從內心不由發出的一聲驚嘆。
流連徘徊的云揮不去對心靈的牽掛,靜靜俯瞰著這片廣袤的土地,綿延千里的祁連山,宛如一道屏障,輕輕將民樂攬在懷里,長空下大地總是那么炫美和瑰奇。冰川、嶺谷、湖盆、河流、谷地,在這里完美地組合了一道生態屏障;荒漠戈壁、田園綠洲、森林草原、高山峽谷、雪山冰川在這里結合成一幅幅全景式高原生態圈。也只有在這里,你才能體會到江南美景與雪域奇峰完美組合的獨特奇景。


是走廊地帶的獨特環境,鑄就了這里特殊的氣候環境;是高原優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這里獨特的生態氛圍。這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所有耕作區及耕作區周邊沒有工業企業、重金屬污染,再加上可以利用高山雪水灌溉的優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這是一個農業大縣,也是一個藥材大都,素以物產富饒,資源豐富著稱。據一位負責人介紹,民樂縣目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106.04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25萬畝,草地78萬畝,林地110萬畝,還有50萬畝荒地尚待開發。其農作物主產有小麥、油菜籽、玉米、豌豆、蘋果梨、紫皮大蒜、啤酒大麥、碗豆、洋芋等。此外民樂蘋果梨果形美、色澤鮮、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細膩、營養豐富、含糖量高;紫皮大蒜個大瓣肥,汁多味辣,久負盛名,是上乘的佐餐調料;油菜籽優質高產,所產油品營養豐富,芥酸含量較低;羔羊育肥肉質鮮嫩,無擅味,可謂美味佳肴。民樂紫皮大蒜曾被國家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目前已經用有一系列經過深加工的產品,使產品向精細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民樂的藥材同樣歷史悠久,2003年暴發的非典傳染病,曾讓這里板藍根種植戶受益極深,受此一事件的推動,民樂從此開始走上大規模發展藥材種植的路子,與農作物的種植一樣,這里的藥材也同樣以綠色有機聞名。民樂境內野生藥材資源豐富,中藥材品種及名貴藥材較多,目前已發現的中藥材達80余種,其中人工栽培的有20多個品種。種植的板藍根,根條肥大、口白、粉性足而深受藥商青睞;生產的甘草,甘草皂苷、甘草酸含量高,品質優;生產的柴胡,經省藥檢部門化驗,浸出物含量高達22%,高出藥典標準1倍以上;當歸阿魏的含量高達0.137%,高出藥典標準174%;黨參浸出物高達76.9%,高于藥典標準21.9%;黃芪浸出物含量高于藥典標準50%,藥用值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及。境內所產的各類中藥材原料及產品都深受省內外制藥企業的好評和市場青睞。至2019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5萬畝,民樂縣干燥的氣候條件,使這里成為一個天然的優質倉儲地。

產業博覽造藥都
憶往昔,萬國博覽會造就了西域27國參貢,平定河西,開疆拓土,穩定后方的大功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輝煌歷史彪炳史冊,可謂盛極一時。
看今朝,民樂縣成功舉辦的中國甘肅民樂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2018年始,為搭建中醫藥綜合展示、交流合作的國際國內開放平臺,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民樂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甘肅民樂中醫藥產業博覽會。此一舉措,盛況空前,取得極大成果。為乘勝追擊,2019年8月23日,民樂再次舉辦第二屆中國甘肅民樂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在汲取去年辦會經驗的基礎上,民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按照開放合作、促進貿易、傳播文化的思路,將藥博會打造成更大的政策發布平臺、成果展示平臺、交流合作平臺、招商引資平臺,全面實現該縣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本次盛會以“綠色、道地、高質量”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70余家參展商云集,他們與國內中醫藥領域多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和國內外500多家藥企逾1000名藥商代表一道,共襄本次中醫藥產業年度盛舉。為期兩天的盛會,達成11個簽約項目,簽約總額達42.3億元。
從上世紀70年代的當歸試種到90年代板藍根試種,從2003年非典期間板藍根大放光彩到2012年種植戶小賺一筆,再到如今的遍地開花,民樂藥材產業走過了一條不算太長也不算順利的道路。可如今,這里藥材產業已經規模初具,不僅贏得“西部藥都”的雅號,也已引進68百家中藥材銷售、倉儲、物流、金融投資、檢驗檢測企業的入駐,該縣還通過大力推行“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打造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18.8萬畝,建成中藥材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能力達到4萬噸以上。與安徽井泉藥業、北京同仁堂藥業等知名企業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開辟種植基地3萬畝,并支持企業加大標識認證力度,認定無公害中藥材生產基地10.5萬畝,5家企業取得中藥材GMP、GSP、GAP認證,4家企業的8個中藥材品種取得有機產品認證。與省農科院、甘農大、河西學院、市農科院聯合建立國家中藥材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民樂分站,先后引進黃芪、黨參、當歸、大黃、獨活、羌活等新品種14個,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移動噴灌、覆膜壟作、工廠化育苗等中藥材種植新技術、新成果21項。通過大力推行機械化作業示范,使機械化作業面積達18萬畝。

在民樂采訪期間,記者跟隨來自全國各地藥產從業人員參觀了部分中藥材智能水肥一體化試驗示范區和中藥材種植基地。
在海撥1850米的六壩,100畝智能水肥一體化中藥材示范區藥材生機勃勃,黃色、紅色、白色、紫色各種顏色的花兒爭奇斗艷,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示范區共引起15個品種種苗,進行豐產栽培示范,通過引種馴化成功的品種進行示范種植,掌握其生產發育特點,總結栽培技術要點,并進行藥用何時何地主祭和經濟效益核算,初步確定其推廣前景,為大面積示范種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三堡鎮下二壩村中藥材種植基礎采用優質種苗,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駐點指導,規范種植技術,采取精細管理,種植、施肥,積極打造綠色、有機、優質的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某地。依托祥瑞種植專業合作加工作坊,對收獲的中藥材進行精選、切片,常年向藥企提供優質原料,實現了“產供銷”的產業化發展鏈條,提升了本地中藥材的知名度,推動中藥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從而實現中藥材效益的穩步提升。
民樂絲路花海田園綜合體花海田園旅游區位于國道22線西側,規劃總面積4500畝,依托民樂縣宏源生物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成,花海田園旅游區堅持推行“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嚴格按照企業統一供應種子、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收購銷售的方式,與六壩村“兩委”成員牽頭領辦的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簽訂合作協議,由合作社組織社員按照技術要求做好花卉培育、施肥、病蟲害防治、花卉采摘等田間管理工作,企業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提高了花卉生產的標準化水平。基地本著“突出特色、打造亮點、提高效益”的原則,進一步創新經營模式,積極培育集品種繁育、科技示范,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自主采摘為一體的復合型鄉村旅游新業態,進一步增加農業產值。負責人介紹,這些選種的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可廣泛用于化妝品、食品、保健用品,醫藥等行業,是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態放益和經濟放益雙贏新路子。

醫食同源大健康
占有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1/3的民樂,如何讓其中醫藥地域文化品牌得到進一步提升,“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一、著名”國學修心養生"專家張其成教授表示,應廣泛展開民樂地域的中醫藥文化資源的普查。不僅要調查藥的資源,還有醫的資源以及這個地域的文化資源,從而篩選出民樂的道地藥材,再對應24節氣的經方寫出具有民樂特色道地藥材的藥方和食方。張掖市有很多有名的道醫館,佛醫館,張掖大佛寺的經藏中發現了一部治禪病秘藥經,可以從中挖掘經典藥方,從而形成具有民樂特色,含有道地藥材的醫食同源、醫行同源的指導性文獻。在理論指導下,可考慮建設醫行同源、醫食同源館、道醫館、佛醫館,借助地理優勢,建設藏醫館、中醫名家文化館,有了藥方,再結合民樂現有的GMP認證資質,開發中醫藥材和食行同源藥方,從而實現科研成果轉化,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對民樂而言,是千秋萬代的好事。
其次,進一步做強做大以民樂中藥材為核心的產業,包括中藥材生產、加工、集散、推廣等等。要選出道地藥材,做大做強產業鏈。
打造民樂中醫藥健康大產業。民樂中醫藥醫療方面的優勢不是很強,但是,大健康產業的養生養老,這里絕對是一片福地。包括它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人的健康不是依靠吃藥,真正的健康是全方位的,而藥只占其中一部分。因此,民樂這個地方絕對可以作大健康的文章,同時這里也可以成為全國的示范。
要加大宣傳和推廣的力度。宣傳和推廣首先要借助于互聯網、多媒體。同時,要向中小學推廣。民樂一共有178家中小學,但是中醫藥文化進入校園的只有6家,其中南豐小學(寄宿制)有一個中醫館,從小就培養學生們對中藥的愛好。而且還有一本教材,叫《中藥文化與健康》,他們也在采用。因此,我們除了往下推廣,還要往國外推廣,提高民樂知名度。
祁連山有著沉穩厚樸的性格和母親般的懷抱,無私傾出它的所有,一路滋潤著偎傍它的地域。民樂是幸運的,因為它有著高大祁連山的依靠,民樂是驕傲的,因為它有千年雪水的滋養。站在這里,面前繁華似錦,彩蝶飛舞,藥香撲鼻,遠處翠色的輪廓被嫩綠抹得圓潤柔軟,山脊積雪在陽光朗照下閃閃發光,散漫出銀樣的光芒。如果將無際的民樂綠地比作一片大海,那么遠處的山脊宛如魚背,林木如鰭,巨魚勢將躍入水中,即將搏擊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