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鑫報張掖訊(記者 朱希彬)昨日,記者從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于7月中旬對張掖地質公園進行評估檢查。如果驗收合格,將成為甘肅繼敦煌之后第二家世界地質公園。
據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由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教授、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主席、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易卜拉欣庫姆(Ibrahim Komoo)和西班牙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萊爾·亞斯蒂加拉加(Leire Astigarraga)組成的專家組于7月16日至20日對擬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現場評估,世界地質公園的達標要求多達225項。
擬建張掖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1289.71平方千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在臨澤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由彩色丘陵、冰溝丹霞、中華裕固風情走廊、九個泉板塊構造縫合帶四大景區組成。公園主要發育有1.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系“紅層”,經構造運動、流水與風力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和紅色砂巖地貌,西南部的九個泉蛇綠巖套是5億年前洋殼的重要物質構成,真實地記錄了古祁連洋演化為祁連山的歷程。公園地質遺跡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艷麗、規模之宏大世所罕見,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跡保護于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對研究自白堊紀以來青藏高原及祁連山的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同時獨特唯一的地質地貌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世界地質公園、生物圈保護區、世界遺產并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的三大品牌。2019年,全國僅有甘肅張掖地質公園和湖南湘西地質公園獲世界地質公園候選資格。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