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山丹河甘州段污染水體治理項目屬于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第一批計劃分項: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中一子項。2017年7月建設單位委托蘭州煤礦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山丹河甘州段污染水體治理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由張掖市甘州區環境保護局備案,原環評階段建設內容包含城鎮污水收集與處理工程、河渠清淤和垃圾清理工程、截污納管工程、張掖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等。2018年2月經張掖市甘州區區政府開會決定將古城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納入山丹河甘州段污染水體治理項目,致使項目建設內容在原環評建設內容基礎上增加山丹河古城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須進行變更環境影響評價。
二、環境影響及主要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
廢水:項目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可租用當地民房,依托當地民房的旱廁,不外排;管道工程沖洗廢水用于周圍綠化和降塵用水。運營期村鎮污水收集與處理工程尾水經污水塘、蘆葦池或污水暫存池收集后用于農田灌溉或林地灌溉,不外排。張掖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職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系統,隨城市污水一并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排入山丹河。
廢氣:施工期廢氣為施工揚塵以及施工機械尾氣。施工揚塵采取灑水措施;粉狀材料運輸、存儲必須采取密閉方式,施工期廢氣排放對環境影響小。運營期廢氣主要為污水處理站惡臭,項目污水處理站為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站,惡臭產生量很小。張掖市污水處理站提標改造工程在運行過程中,部分進水水質已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排放標準,進水水質已無明顯感官氣味,基本無惡臭氣體產生,運營期廢氣對環境影響不大。
固體廢物:施工期施工建筑垃圾運送至建筑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運送至張掖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淤泥經干化處理后運送至棄渣場。運營期村鎮污水收集與處理工程運營期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柵渣和污泥,由甘州區環衛部門定期清運;張掖市污水處理站提標改造工程產生的污泥經濃縮脫水后外售康達環保科技公司,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運至張掖市生活垃圾填埋場。
噪聲:施工期噪聲來源于各施工機械設備,選用低噪施工機械,加強管理、確保設備正常運轉等措施,施工期噪聲在可接受范圍內。運營期各類水泵安裝在室內或為地下式,經地面隔振后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限值。
生態影響:項目施工結束后采取臨時用地恢復、綠化等補償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壞,施工期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大。運營期污水塘及蘆葦池中會種植具有凈化功能的水生植物,可形成小型人工濕地景觀;河渠清淤和垃圾清理工程施工期結束后運營期水體自凈能力增強,水生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山丹河古城段河道生態修復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相結合的形式,項目建成后區域水土流失面積顯著減少,林草面積達到流域宜林宜草面積增加,造林樹種采用鄉土樹種,無物種入侵現象。運營期對生態系統為正面影響。
三、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主要征求項目所在地人群對項目了解程度、所持的態度以及項目建設、運營過程中對項目區環境影響的意見和建議。
四、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張掖市甘州區環境保護局
聯系人:劉局長聯系電話:13919752499郵箱:114558316 qq.com
評價機構:蘭州煤礦設計研究院
聯系人:米彩燕聯系電話:0931-7844362郵箱:870409 qq.com
五、意見與建議受理方式
公眾可通過電話、郵件或面談等方式發表有關本項目及環評工作的意見與建議。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本網址:http://lmyhgs666.blog.163.com。
六、公示有效期
自公示日十個工作日內。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