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綜述
臨澤縣作為一個擁有15萬人口而農業人口達12萬余人的農業大縣,實現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型是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唯一出路。該縣扎實推進農民增收重點工程行動計劃,積極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大力引進推廣農業高新實用技術,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調整種植結構壯大優勢產業
一批批產自臨澤的玉米種子銷往全國各地,一筐筐標有臨澤商標的生態綠色果蔬被運往各大超市市場;設施大棚內各類蔬菜綠意盎然、長勢喜人,養殖圈舍內,牛羊膘肥體壯、毛色發亮……
該縣以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總攬,以產業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為目標,連續5年出臺1號文件,整合資金3.5億元,發放惠農貼息貸款34.7億元,全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政策扶持、政府引導、典型示范三管齊下,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著力打造現代化玉米制種、全省優質蔬菜生產、綠洲奶肉牛養殖、紅棗原產地保護和“金張掖紅提”葡萄生產五大示范基地,全面扶持甜葉菊、萬壽菊、加工番茄、油用牡丹、食用菌、小蔬菜制種、小雜糧和中藥材種植等區域特色產業,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25萬畝精品玉米制種、25萬頭奶肉牛、9萬畝蔬菜、2萬畝矮化密植紅棗和2萬畝葡萄基地,累計建成標準化養殖場區185個,設施農業25178畝。
培育新型主體拓寬致富門路
“以前,自己家的地塊比較分散,收入也不高,我們想發展蔬菜,又怕種不好,銷售也是大難題。現在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引進新品種,實行訂單銷售,種出的菜質量好,收入也有保證哩。”近日,合作社社員、蓼泉鎮寨子村8社農戶杜建喜談起加入合作社種植蔬菜的好處,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在臨澤,一個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生力軍,它們充分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成為上聯市場、下聯農戶、發展生產的有效載體。
該縣以農場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和培育力度,積極推進農村資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免費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息發布、交易簽證及資產評估、抵押登記、融資擔保等服務,鼓勵其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提高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經營水平,切實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全縣共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1家,注冊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548個,省頒標準家庭農場198個;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辦理產權抵押貸款150筆5.36億元,撬動約15億民間資本投入農業生產,帶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13萬畝。
強化科技支撐做亮棗鄉品牌
在臨澤縣平川鎮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工人用手機發條短信便可對日光溫室進行溫控等全智能化管理;“陳軍”西瓜、平佳綠蔬菜、“銀先”葡萄先后取得有機認證,成為引領棗鄉特色農產品的亮麗名片……
該縣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加強對保護性耕作、水肥一體化、工廠化育苗、綜合豐產技術集成等新技術、新產品的引進和示范推廣力度,共建立各類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點112個,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114個,新技術28項,新產品34種,全面提高了農業科技含量。同時,嚴格落實“一嚴格、五禁止”措施和“負面清單”,建成農產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種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信息監管平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監管平臺,建立7個鎮農產品監管站、1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形成覆蓋全縣主要農產品的監管和檢驗檢測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目前,全縣標準化生產面積達41萬畝,共認證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14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達5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