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記者:請您談一談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的認識?
宋誠: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對于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培育良好文明鄉風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首先,開展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近年來,瓜州縣培育形成枸杞、蜜瓜、特色林果、草食畜等優勢特色產業,但由于缺乏骨干龍頭企業的帶動,導致產業競爭能力弱,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后勁乏力。究其原因,就是基礎不配套、環境跟不上。因此,我們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搞好農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大力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瓜州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開展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現實選擇。近年來,瓜州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市委決策部署,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但回過頭來看,城鄉接合部和農村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個別鄉村道路年久失修、影響通行等問題依然突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再次,開展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是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群眾對生活質量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一定要把農村環境整治牢牢抓在手上,讓群眾的生活環境美起來,讓農民群眾真正過上尊嚴體面的生活。
記者:瓜州縣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突破行動有哪些具體的思路、目標和措施?
宋誠:瓜州縣委、縣政府立足打造“生態文明新城”“文化旅游名城”,確立了“1355”思路,即圍繞瓜州大道、迎賓大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這一重點,突出城鄉接合部、道路沿線、房前屋后三個關鍵區域,實施村莊風貌改造、基礎設施配套、重點區域突破、人居環境潔凈、鄉風文明共建五大工程,最終達到潔化、亮化、硬化、綠化、美化標準,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使瓜州縣農村重點區域、沿路沿線、村莊院落、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實施農村環境整治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瓜州縣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們把此項工程作為全縣“一把手”工程,在具體工作推進過程中,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即與雙聯包抓相結合,與項目建設相結合,與三春生產相結合,與形象宣傳相結合。探索建立健全領導責任、目標管理、考核評價等一系列措施辦法,靠實34名縣級領導干部和115個縣直部門單位包抓責任,選派39名科級干部到39個重點村掛職,建立健全“簽字背書”制度,逐級簽訂“軍令狀”,真正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同時,深入開展“明察暗訪督查年”活動,建立月督查、季通報制度,在縣電視臺設立曝光臺,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記者:在重點區域整治上,瓜州縣將有哪些突破?
宋誠:堅持統一規劃、重點突破、總結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以瓜州大道、迎賓大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為重點,以城鄉接合部、道路沿線、房前屋后為關鍵,整合各類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全力整治環境“頑疾”。在城區整治上,大力實施投資1億元的20公里生態長廊綠化工程項目,并投資3000萬元,采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的方式,對瓜州大道、迎賓大道兩側青海移民集聚區、小宛農場、南岔鎮、瓜州鄉等轄區范圍內的850戶住戶、門店外立面進行改造。持續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百日大會戰”專項行動,加大清掃保潔巡察力度和城鄉接合部出租房規范化整治,徹底整治垃圾亂倒亂堆、廣告牌匾亂貼亂涂等問題。在鄉村整治上,大力實施“三清三化三改造”行動(清垃圾、清柴堆、清院落,綠化、硬化、美化,改廁、改浴、改廚),投入1億元,全面完成瓜州縣30%農戶(8000戶)的太陽能架設,20%農戶(5000戶)的廚房和廁所改造,徹底清理房前屋后、道路兩側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不斷改變群眾生活習慣。建立健全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戶收集、村轉運、鄉處理”為主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將環衛設備購置、保潔人員工資等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瓜州縣一次性投入設備購置費1000萬元,同時,每年為39個示范村投入運行維護費800萬元(平均每村20萬元),購置垃圾箱70個、保潔車72輛、垃圾斗12個,新建鄉級垃圾填埋場13個、村級垃圾填埋場3個。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