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峪關關城。本版圖片均由嘉峪關市委宣傳部提供
嘉峪關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因關得名、因企設市,是1958年隨著國家“一五”和“三線”建設時期重點項目酒鋼的建設,發展起來的一座現代化工業旅游城市。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嘉峪關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各項部署,始終保持發展定力,穩中求進、奮勇向前,推動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2021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實現“2個首次突破”“4個穩居第一”,即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億元、達到326.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達到23.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9萬元,穩居全省第一;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5%,穩居全省第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863元、24726元,絕對值穩居全省第一。
攻堅克難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新時代的嘉峪關市,全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四強”行動和“五鏈融合”工作安排部署,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培育發展“2+6+N”產業鏈集群(鋼、鋁兩條千億元級產業鏈,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工業清潔生產、精細化工、核技術應用及裝備制造、文化旅游支柱、現代農業等六條百億元級產業鏈,N條十億元級以上產業鏈),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大力推進產業鏈提質擴容增效。酒鋼天成彩鋁鑄軋鋁深加工、索通預焙陽極二期、國家核基地綜合保障區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81個。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通過考核驗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獲省科技進步獎、專利獎35項,科技引領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
全力支持重點企業加快“三化”改造,酒鋼7號高爐優化升級、懸浮磁化焙燒選礦等項目相繼建成,雙相不銹鋼、鋅鎂鋁板材等新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西部重工3D打印綠色智能鑄造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工業園區通過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終期驗收,連續9年獲評省級優秀開發區,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今年1至2月,全市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2.7億元,同比增長27.4%;全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億元,增長13.5%,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4.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全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3億元,同比增長31.2%,與上年同期相比高出7.7個百分點,與1至2月全省平均增速相比高出25.2個百分點。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嘉峪關段)建設進展順利,方特絲路神畫、關城里景區等建成運營,國內首部邊塞史詩劇《天下雄關》上演,關城文物景區入選全國5A級景區品牌百強,國際鐵人三項賽、短片電影展、房車博覽會等特色節會成功舉辦,第三產業年均增長4.7%。
蓄力賦能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近年來,嘉峪關市堅持以改革增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守正創新、蓄力賦能,不斷拓展發展的縱深和空間。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受理、不來即享、幫辦代辦、不見面審批等服務方式,191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144項“省內通辦”、108項跨部門聯辦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審批辦理時限縮短68%以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經驗在全國推廣,營商環境水平居全國296個城市第73位。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開展植樹造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昔日的戈壁荒灘變成了今日“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西部新城。
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建立市鎮村三級林長體系,開展森林撫育、植被恢復、景觀提升等重點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9.2平方米,“出門能見綠、行路能見景”已成為嘉峪關的亮麗底色。有天然草湖濕地和東湖、迎賓湖、南湖等大小水面數十座,人均水域面積20.65平方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累計投入40多億元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區2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地表水、地下水和飲用水達標率均為100%,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財政支出用于民生領域的比重每年都在80%以上。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低保、社會養老、特困供養標準分別提高17.7%、39%、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落實,在全省率先開展城鄉居民門診統籌試點工作,報銷比例達到75%。“康養引領、居家基礎、社區依托、機構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初步形成。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近年來,嘉峪關投入近5億元實施學前教育提升、義務教育改薄等項目31個,新建改建校舍12萬平方米,普惠性幼兒園占比97.8%,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6%,高考平均錄取率達到92.8%。
下大力氣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累計投入4.6億元,建成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嘉峪關中醫院住院部、酒鋼醫院住院部和門診樓等重點項目。酒鋼醫院、市一院晉級三級甲等醫院,三鎮衛生院均被評為“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
深化平安嘉峪關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試點穩步推進,“雪亮工程”全面建成,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矛盾糾紛、信訪案件等風險隱患有效防范和化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率分別下降40.6%和63.4%,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近年來,嘉峪關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等,也是全國9個社會治理典型培育城市和率先創建的平安中國示范區。
踔厲奮發全力再創新的輝煌
奮斗成就夢想,實干創造未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嘉峪關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三地兩點”功能定位,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西部明星城,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嘉峪關新征程。
全面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凝練形成“三地兩點”功能定位,研究確定“2+6+N”產業體系集群,明確全市發展的主攻方向和產業體系。通過建立產業鏈鏈長制,集中力量發展有基礎、有優勢、有市場前景的重點產業。深入落實省委搶抓新能源機遇的部署要求,按照“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主動服務酒鋼集團公司加快酒嘉局域電網建設,積極探索鋼鋁產能指標跨省置換壯大消納產業,推動鋼鋁產業與新能源產業耦合發展。
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切實提升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立足城市大、農村小,城鄉融合基礎良好的市情實際,用工業化思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傳統農村向新型社區轉變、傳統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積極探索全域城市化實現路徑,精細謀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全力打造百億元級現代農業產業鏈,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以全省營商環境2.0升級行動為契機,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把加強地企合作作為政治責任,牢固樹立“一盤棋”大局觀、“一體化”發展觀,建立與酒鋼集團、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地企合作協調推進機制。完善“一網通辦”“一窗通辦”,打造“嘉快辦、逾難關”等政務服務品牌,加快項目選址和資金落實,數字政府、智慧雄關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積極落實全省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對建設酒泉、嘉峪關雙城經濟圈和共建省域副中心的要求,推動酒泉、嘉峪關兩地實現優勢互動、差異互補、錯位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嘉峪關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強工業、強科技、強省會、強縣域“四強”行動,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質量、增強能量、做大總量“五量”文章,以及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工作安排,統籌分析發展戰略機遇、現有產業基礎、項目投資趨勢,立足“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求突破”,力爭到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西部明星城,努力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為甘肅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