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這是一幅人水和諧的壯美畫卷:討賴河從祁連雪山奔流而下,將卵石叢生的戈壁灘一分為二,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與人工湖群相依、相知、相戀、相守,譜寫出一首湖光山色、碧波蕩漾的戈壁戀曲。
這是一曲水利惠民的激越凱歌: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大力實施灌區高效節水項目,完成討賴河嘉峪關市區段生態河道工程……譜寫出了興水惠民的美麗畫卷,有力地支撐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務發展是支撐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我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重點,興水惠民,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一)
河水碧波蕩漾,岸邊綠柳依依,各色鮮花爭奇斗艷。盛夏傍晚,行走在平坦開闊又不失秀美的討賴河河畔,陶醉在如畫的風景中……討賴河兩岸,人們三五成群,或觀景,或拍照,或依欄閑聊,小商小販叫賣著琳瑯滿目的小商品;討賴河上大型彩色音樂噴泉伴隨著妙曼的音樂噴射著數十米高的繽紛水柱,與南岸雕梁畫棟的夜光樓一起,形成河樓相依、水幕迭起、光影搖曳的美景;不遠處的新文大橋上霓虹閃爍,繽紛的燈光倒映在河中,在清碧的微波中,胭脂紅、孔雀藍、檸檬黃、翡翠綠等色彩開始舞動,遠遠望去光影交錯分外好看。這是我市最具人氣的地方——討賴河生態文化景區。
如此美麗的地方,在2010年以前卻是一片亂石荒灘。由于長期無序采砂和傾倒垃圾,河道兩岸砂石裸露,滿目瘡痍。在生態立市戰略的指引下,隨著南市區的快速建設,同步改善市區段討賴河水環境已成當務之急。從2010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投資8億元,開始實施討賴河嘉峪關市區段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經過近3年建設,6.5公里長的討賴河市區段已形成連續水面景觀,整體項目建設橡膠壩9座,跌水23座,營造水面97.5萬平方米,蓄積水量62萬立方米,親水平臺6座,控制泵站4座,堤頂硬化、兩岸綠化和亮化13公里。這個昔日的亂石灘變成了山水相依、人水和諧,藍天、碧水、雪山、綠地相融的優美風景區。
再美的景色,如果不加“保養”,“顏值”也會下降。2016年,我市又實施了討賴河南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新增治理面積20.17公頃,其中水保林10.59公頃,人工種草9.58公頃,共完成21公頃土地平整,木棧道1400米。目前已全部完工。“該項目的建成大力提高了林草覆蓋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與已建的討賴河北岸南湖文化生態園形成一道遙相輝映的生態美景,極大地改善了城市郊區綠地生態環境容量與空間。”項目負責人介紹,“同時,以討賴河為景觀廊道,將項目區的綠化背景引入整個城市綠化系統,對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城市品位有積極作用。”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總投資19000萬元的南湖文化生態園建設項目更是匠心獨運,以討賴河水為“龍身”,以水文化、水景觀為主題,以生態建市的內涵與外延為核心,融會地域文化風情,將水利工程建設與展示水文化內涵相結合,構成了矗立在戈壁灘上的“水立方”。
逐水而居,擇水而憩,鄰水而商,是人們的一種天然選擇。討賴河畔,總投資40億元的觀禮古鎮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綜合景區項目正穩步推進,榮寶軒藝術館開館,隴原巧手一條街運營,“中華龍·中國夢”——王國文龍文化作品展開展……因水興業的大戲正在徐徐開幕。
水是城市的靈性所在。人們親水、愛水、惜水、戲水,盡情享受著水利風景建設項目帶來的詩意般舒適生活。
大手筆的水利風景建設項目的實施,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給外來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鑫報一位記者來嘉后認為嘉峪關是一座“水城”,他在文章中寫道:和很多人一樣,沒有去嘉峪關之前,認為這是一座沒有感情沒有顏色的荒涼城市,只有黑漆漆的鐵礦石,和空氣中散發著的鋼鐵味道。
終于有一天走近她,卻意外地發現這是一座富裕的“戈壁江南”……
(二)
“水利與民生息息相關。水利工程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也是惠及子孫的德政工程。”市委書記柳鵬對水利工作非常重視,曾數次調研我市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我市本著以人為本、切實保障城鄉居民安全用水的治水管水思路,實施完成了水源井遷建、雙泉應急備用水庫、峪泉鎮小城鎮供水擴容工程、嘉西光伏產業園供水工程等項目,完成了高鐵南站崔家洪道封堵導流工程和東興鋁業西側防洪工程。
“西氣東輸管網帶如果發生泄露會污染下游水源,給嘉峪關市居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保證我市居民飲水安全,經市政府、省環保廳和中石油總公司等研究,由市水務局組織開展了嘉峪關市水源井遷建項目。該項目遷建嘉峪關、北大河、黑山湖三個水源地處于油氣管廊帶上游200米范圍內、油氣管廊帶內及管廊帶下游區域水源井47眼,等水量置換異地新建水源井61眼,新建泵房61座,新建高壓配電室2座,敷設供水管道74公里,供水規模9026.7萬立方米/年,項目概算總投資26700萬元。
同時,為緩解水資源需求和消耗增大而日益突出的供需水矛盾,我市還實施了雙泉應急備用水庫項目,用于備用水源。該工程主要由水庫、提水泵站系統、壓力管道、南干渠遷建等部分組成。水庫布置成A、B庫的形式,總庫容325萬立方米,最大壩高13米,正常蓄水位1690米,水深11米,最大水面面積36.4萬平方米。工程概算總投資17700萬元。
“要站在保障百姓用水安全、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高度,將項目建成優質工程、樣板工程。”柳鵬書記在調研水源井遷建項目時提出了殷切希望。
“一切圍著項目轉”,抓項目建設鍛煉了隊伍,肩上挑著保障全市人民飲水用水安全的千金重擔,我市的水利建設者們以說了算、定了干、馬上辦的實干精神,開足馬力,攻堅克難,全身心投入項目建設的熱潮中,全力以赴推進了項目早日建成。戈壁上獵獵的朔風,是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沖鋒號角。“戈壁出平湖”,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水源井遷建項目和雙泉應急備用水庫項目投入使用,項目的建設又一次創造了我市項目建設史上的“嘉峪關速度”。
(三)
新城鎮野麻灣村楊成彪家用管灌已經兩年了。用水季節,他一擰開關,看著清澈的井水歡快地流入農田里,心中像是抹了蜜一樣。“2015年以前,我們用渠道灌溉,澆一畝地要花50多元,半個多小時;現在用了管灌,澆一畝地30多元,不到半個小時就澆完了。速度快,省錢,還方便,想澆哪兒就澆哪兒。”
這是我市實施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給農民朋友帶來的實實在在、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福利”。
嘉峪關市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圍繞節水增效,本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成熟一片、實施一片”的原則,先后在新城、峪泉、文殊三個灌區實施,滴灌措施與管灌措施相結合,截至目前,共發展高效節水面積10.371萬畝。項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節水2200萬立方米,年節水效益160萬元,年增加作物產值800萬公斤,年增加經濟收入2300萬元。該項目的實施,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增加了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為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了堅實的水利基礎。
此外,我市還實施了討賴河嘉峪關市安遠溝村至嘉酒分界線段河道治理工程。該工程共治理河長6.3公里,新建堤防13公里,布置人行踏步24座,便民通道12座,新建穿堤過水閘涵3座,概算總投資2637萬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該段河道抵御洪水災害的能力,保障文殊鎮5個村0.6萬人、1.06萬畝耕地和嘉峪關新城區、嘉酒工業園區用水安全,同時可騰出城市發展空地面積8500畝。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完成了高鐵南站崔家洪道封堵導流工程和東興鋁業西側防洪工程等,消除了各類安全隱患,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水潤民生造福祉,源頭活水惠萬民。以水惠民,以水靚城,以水興業,展望雄關大地,一個個水利建設項目的實施扮靚了我們的城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敬業奉獻、擔當有為的水利建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治水興邦”的精彩樂章。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