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坐在輪椅上的曾伊蓮是下肢曾經身患重疾而癱瘓多年的殘疾人。她曾經的夢想是不被門檻牽絆,不被臺階束縛,能夠自由行動。但是家里的設施都是按照標準修建,像她這樣的殘疾人在使用中經常會感到特別不方便。
后來,得益于我市進行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量體裁衣式將她家從內到外進行了無障礙改造,使曾伊蓮一步步實現了“輪椅上的夢”。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幫助殘疾人消除居家生活障礙,提高生活質量,提升人格尊嚴的有效措施。一個小小的抓桿和扶手,殘疾人便可以助力安全行走;一個簡單的坐便器,殘疾人就能自主如廁;一臺熱水器,殘疾人即可在家中自由沐浴;一個無障礙坡道或緩步臺階,殘疾人就可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在這些“看得到”的細微之處,透露著我市對殘疾人的關愛。
近年來,我市將殘疾人事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高度重視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建設項目,經過摸底調查,掌握了每戶殘疾人家庭的實際需求,制訂了針對每戶殘疾人家庭的個性化改造方案,嚴格按要求開展招標采購,同時從省殘聯爭取資金21萬元,于2016年5月開始改造。項目涵蓋了殘疾人家庭進出口樓梯坡道改造、地面平整及坡化、低位櫥柜、房門改造、衛生間防滑地板、熱水器、晾衣架、洗手池、坐便器、扶手、抓桿,適配了輪椅、坐廁椅、站立架、助行器、拐杖、浴凳、防滑墊、生活自助工具防灑碗、語音血壓計、盲杖等24個品種。項目原計劃改造100戶,每戶平均補貼5000元,實際完成改造175戶,投入資金71萬元,完成市政府原定任務數的175%,省政府原定任務數的250%。截至2016年11月,改造項目工作如期完成,順利通過了有關部門的績效評定。
每一位殘疾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每一個殘疾人家庭的格局條件也千差萬別,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成果像一個個手工打造的工藝精品,各不相同,卻都發揮了改善殘疾人生活的巨大作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量體裁衣,提供個性化改造服務。
家住惠民家園的重度肢體殘疾人趙德江,趕上棚戶區改造剛分配了新房,2016年市政府家庭無障礙改造為她家進出口樓梯安裝了扶手,在廚房安裝了低位櫥柜,在衛生間安裝了熱水器、扶手、適配了浴椅,還配備了出行用的輪椅,讓她生活的環境更加舒適。她的感動之情溢于言表:“每當家里無障礙洗手間的明亮燈光照在身上,我就會覺得日子并不總是黑暗,真的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也對幸福有了奔頭……”
聲聲感謝道不盡每一位受益殘疾人對黨和政府關注改善民生的感激之情,這是他們對政府民生工程最好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