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新疆地質調查“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系統規劃部署全區“十四五”地質調查領域主要任務,為自治區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區建設提供能源資源保障,有力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劃》指出,到2025年,全區基巖區區域地質調查、區域地球物理調查、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覆蓋率在原有基礎上分別提高5%左右,提交找礦靶區400處—600處;持續開展新區新層系油氣資源、特殊煤種、清潔低碳能源資源調查評價;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發現和評價礦產地100處—150處;開展水文地質、生態地質調查,深化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加強地質遺跡調查,完成重要城市地質安全風險調查;構建網格化地質災害風險管理和地質災害風險防控體系,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從減少損失向減輕風險轉變;建設地質大數據共享平臺,提升地質資料信息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培養一批高素質地質科技人才。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我區地質調查主要任務有:以國家戰略性礦產、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和民生所需礦產為重點,強化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圍繞環準噶爾能源礦業經濟區、西準噶爾能源—有色—貴金屬礦業經濟帶等“兩環八帶十六基地”總體格局,堅持主攻南疆、深化北疆,重點加強礦產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盡快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為能源資源開發基地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全面支撐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設。
《規劃》強調,各級部門要協調聯動,加強系統內外統籌協調,做好需求、項目和成果“三對接”,形成規范化常態化交流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地質勘查投入新機制,為實現找礦新突破提供經費保障;建立規劃實施監測和動態評估機制,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完善人才遴選和培養機制,優化地質科學技術獎評選辦法。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