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疆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解讀
大西北網訊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于7月6日在《新疆日報》全文刊發?!兑庖姟烦雠_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亮點?通過哪些舉措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讓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7月24日,記者就此采訪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副處長宋軍強。
抓住了技術工人最關心的利益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為重點,圍繞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等提出具體措施,在創新發展中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改善技術工人待遇,最大限度激發技能人才活力,增強技術工人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激發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技術工人收入不高、待遇保障薄弱,受社會環境、傳統思維觀念的影響,許多青年人不愿意當技術工人等,成為制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當前,新疆技術工人總量,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還遠遠不能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宋軍強認為,《意見》抓住了技術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給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舉措,突出激勵提升,強化問題導向,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針對性,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政策意見,對改善和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能起到推動作用。
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三大待遇”
促進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提高,是《意見》的一項重要內容?!兑庖姟分赋觯怀?ldquo;高精尖缺”導向,大力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待遇水平。
高技能領軍人才是指為國家和自治區經濟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作出突出貢獻,具有高超技藝技能和一流業績水平,并長期堅守在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工作的技能人才。高技能領軍人才包括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特殊津貼的技能勞動者,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自治區技術能手等榮譽獲得者以及自治區人民政府認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天山工匠”榮譽獲得者、國家和自治區技能大師工作室創辦者,可以直接認定為自治區高技能領軍人才。
對于高技能領軍人才,《意見》明確指出要提高“三大待遇”——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政治待遇包括納入黨委聯系專家范圍,鼓勵各方力量以多種方式對高技能領軍人才進行特殊獎勵,并鼓勵企業吸納高技能領軍人才參與經營管理決策;經濟待遇包括鼓勵企業為高技能領軍人才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和年資(年功)工資制度,試行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破格晉升技術等級等;社會待遇包括在住房、安家落戶、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幫助。
“對高技能領軍人才,《意見》不僅高度關注物質激勵,而且牢牢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在政治待遇、社會地位、職業榮譽、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都給予優先待遇,體現了全社會對高技能領軍人才‘高貢獻崗位’的承認和尊重。”宋軍強說。
支持技術工人憑技能過好生活
《意見》的第三、第四部分重點研究了如何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問題。在工資激勵方面,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指導企業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符合技術工人特點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建立企業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引導企業科學確定技術工人工資水平并實現合理增長;探索技術工人長效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
“《意見》提出的這些舉措,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的激勵導向和保障作用。我們以后要更多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薪酬體系和工資分配機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中技能激勵的導向作用,推動企業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宋軍強說。
對技術工人而言,技能水平是提高收入的基礎。《意見》指出,通過加強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高技能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培養技術工人等渠道,構建技能形成與提升體系,支持技術工人憑技能提高待遇。
據介紹,自治區支持技術工人參加高技能人才培訓,對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每人1000元、1200元和1500元的一次性補貼。發揮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作用,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當年培訓可給予補貼,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每人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探索“互聯網+”遠程職業培訓新模式,開發相應課程,建設網絡公共學習平臺,提供免費學習機會,滿足勞動者個性化學習技術技能的需求。
新疆還將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比照認定制度,完善技術工人平等享受待遇政策;按規定落實好技術工人休息休假權利,建立優秀技術工人休療養制度,定期組織、分級實施休療養活動等。(李春霞)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