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創新載體促民族團結之花常開
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烏魯木齊市創新活動載體,已形成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氛圍。
5月15日9:30,44歲的買吐地·阿布都艾尼就來到二道橋片區管委會樓前廣場,參加管委會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
買吐地·阿布都艾尼是和田地區客運總站職工,來烏出差半個月,這已是他第二次參加二道橋片區管委會的升國旗儀式。
二道橋片區管委會將每周的升國旗儀式與“民族團結一家親”宣講、惠民政策宣傳等內容相結合,打造了轄區國旗下的團結講臺,每次都有居民主動上臺講團結故事。
買吐地·阿布都艾尼說:“居民自發上臺講自己的團結故事,雖然講的是小事,但特別感人。我覺得這種形式很好,要把它帶到我們單位去。”
二道橋片區管委會主任伊拉木江·玉素甫說,二道橋片區管委會打造了管委會、清真寺、社區三級國旗下團結講臺,每周一同時開展,每次有千余人參加活動。
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結對親戚將花園、菜地也用上了。
5月13日,天山區經發委工作人員與結對親戚一起來到天山區燕兒窩風景管理區,為單位的“民族團結菜園”掛牌,并種下了第一批百余株蔬菜幼苗。
康進峰和哥哥買買提·玉素甫一起包了一塊地,種下十余棵菜苗,兩人計劃帶著孩子一起來打理,一起分享果實。
天山區經發委副主任馬躍軍說,單位將圍繞菜園開展種菜比賽、共品團結果等活動,真正將其打造成民族團結平臺。
在前進東路社區,社區將一塊1500平方米的小花園打造成“民族團結花園”,結對親戚共同種下了千余株丁香、月季、杏樹等。
前進東路社區第一書記王藝樵說,社區將每月10日定為游園日,還組織結對親戚一起澆花施肥、撿拾垃圾。
目前,烏魯木齊市的“訪惠聚”工作隊也利用各自單位優勢,積極創新“民族團結一家親”載體。
15日,劉惠敏和親戚阿斯開爾江·依明提來到社區看兩人的“全家福”油畫。這幅油畫的作者是高新區(新市區)文化館駐京疆社區“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穆瑞竑。
穆瑞竑從3月1日到社區后,就利用閑暇時間給社區各族結對親戚畫“全家福”,并為“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進行速寫創作。
京疆社區“訪惠聚”工作隊利用文化單位優勢,開展了民族團結繪畫活動、展覽等,打造社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文化平臺。
截至目前,在健全完善創新“民族團結一家親”載體機制中,我市通過加強民族團結“細胞工程”建設、深入挖掘先進典型、利用好各種節日,已形成豐富內容的長效化實踐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