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組織阿圖什上千干部群眾赴內地參觀學習
無軌電車飛馳在廣袤的大地上,古再麗努爾·庫爾班的心也像插上了一雙翅膀。現代化的紡織機械高速運轉,古再麗努爾的眼睛恨不得鉆進機器里看個究竟;大型養殖場里的牲畜有條不紊地接受檢疫,古再麗努爾不斷地詢問并用相機拍下自己的所見。7月初,江蘇省昆山市對口支援阿圖什市前方工作組組織古再麗努爾等該市31位優秀基層代表赴內地參觀學習,在為期12天的行程中,他們前往了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進行了參觀學習,所到之處,大家無不為祖國的快速發展驚嘆、驕傲和自豪。
古再麗努爾是阿圖什市吉米提拉路社區的干部。“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成功經驗讓我開闊了眼界,也讓我對建設美麗新疆產生了更強烈的愿望。”談及赴內地參觀學習的體會時,古再麗努爾如是說。
近3年來,昆山援阿工作組已投入1100萬元援疆資金,先后組織阿圖什市1059位四老人員、基層干部、愛國宗教人士、村干部等赴內地參觀學習,僅2016年,就投入429萬元共送出13批460人。
阿圖什市委副書記、昆山援阿工作組組長沈立新告訴筆者:“我們讓阿圖什市上千名的干部群眾走出去學習參觀,就是要開闊他們的眼界,打開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思路。”
沈立新說:“我們常說‘事在人為’,確實如此,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地方上領導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
2014年,昆山援阿工作組就制定遠期培訓計劃,對阿圖什市干部群眾赴內地參觀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沈立新說:“我們的學員回來不僅要寫考察報告、心得,還要在單位干部職工中‘述學’,將來還要和工作業績掛鉤,所以參加培訓的干部參培前后的變化是巨大的。”
從江蘇省江陰市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學習回來的阿圖什市松他克鄉阿孜汗村村支書吐爾遜·吐爾地說:“看到內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我覺得我的工作是不稱職的,真正稱職的村干部就應該像華西村的干部一樣,能帶著農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看到內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依舊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發揮作用,73歲的阿圖什市阿扎克鄉阿扎克村草根宣講員吐爾遜·庫爾班深受觸動:“去內地之前我還有想再過一段時間就打報告‘退休’的念頭,可是現在我感到了自身的責任,作為一名黨員,我要為家鄉建設發揮余熱,所以我擔任了村里的草根宣講員、閱覽室管理員和郵遞員。”
在前不久阿圖什市開展的“赴內地參觀人員述學報告會”上,聽到大家發自肺腑的聲音,看到大家回來后的行動,沈立新表示,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越來越多的干部、群眾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當地的經濟發展上,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在工作中充滿了斗志和創新,充滿了為民服務的責任心和義務感,千方百計想辦法發展經濟,阿圖什的經濟一定會實現更好更快地的發展。